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998篇
科学研究   84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146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周静 《小学生》2013,(7):74-74
【教学片段】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游戏。游戏一:猜谜语。打一生肖动物: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儿胆儿小,蹦蹦跳跳人喜欢。生1:(纷纷举手)是兔子。师:(笑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兔子的特点就是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三瓣嘴嘛。师:再猜一个:(师作摇头晃脑吟诵状)上肢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时有时走。走时很像一个人,爬时又像一条狗。生2:是猴子。师:为什么?生:(模仿猴子动作,众人大  相似文献   
92.
钱藩 《出版科学》2005,(1):78-79
读了刘清澜同志的<草间屐痕>回忆录,对他那种艰辛苦涩、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道德风范,敬业奉献、开拓进取的献身精神,耿直爽朗、胸怀坦荡的优良品格,真是十分钦佩和感动,从内心里感到他是自己学习的榜样.真是文如其人,书如其人.  相似文献   
93.
随着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由写报纸、广播新闻稿的基层通讯员成长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由于缺少实际经验、常常有画面拍摄得很好,解说词写得不尽理想的时候。如何使电视新闻做到声画并茂,结合实践经验,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4.
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金 《新闻前哨》2005,(11):57-57
电视新闻编辑与报纸、广播新闻编辑相比,相同之处都有文字编辑,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集文字、画面、同期声于一体,做到声画同步,文字画面互补,体现电视媒介的个性。因此,编辑人员负有比其它新闻工作者更加重大更加直接的责任,由此也决定了对编辑人员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电视新闻编辑的修养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95.
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雅克·路易·大卫的画作组合了古典艺术和崇高的道德价值,开创了划时代的新画派,卓越的素描造型与色彩写实能力使大卫的杰作充分展现出古典式的庄重和美丽,并获得了“永恒的魅力”。本文通过研究大卫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及艺术观念,展现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艺术特色和理想。  相似文献   
96.
如何增强广播的收听效果,提高广播的竞争力,是广播工作者致力探索的问题。广播节目以音乐为主线,以游历于城市、山水、人文为内容的节目,能够“引领”听众的思维和感官,使之产生“同步运行、身临其境”之感,有电视“音乐风光片”声画结合之效,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从“听觉”到“视觉”转换,有利于提高广播的可听性。那么,广播音乐节目如何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本课时,应通过观察、朗读、想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8.
李健强 《寻根》2003,(3):100-103
在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中,把梅、竹合画一幅之上称为“梅竹双清”。但这一称谓起源于何时,是谁先提出的?翻检很多书籍也不能最后确定。早先,无论诗歌还是绘画,都是将梅、竹分而吟咏图绘的。咏物诗作为一种文学品类出现很早,《诗经》中已有大量以花喻人的诗句,屈原更是遍咏香草,以比德君子。而咏梅诗最早应是南朝鲍照的《梅花落》、何逊的《咏早梅》,咏竹应是南朝沈约的《檐前竹》、谢的《咏竹》。直到元代才有以梅竹为题合吟于一首的诗作,有贡性之的《题翠竹红梅》,有泰不华的《题梅竹双清图》,这是见到最早以双清称谓梅竹的文字记载。从题目看…  相似文献   
99.
在20世纪的诗体散文中,从鲁迅的《野草》,到何其芳的《画梦录》,再到杨朔的散文,形成了一个"三级跳"。杨朔拿散文当诗写,有成就也有明显的不足;何其芳高张独语体散文的旗帜,刻意追求散文艺术的革新, 功不可没;而鲁迅,视《野草》为生命的一部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散文诗。以思想艺术的震撼力论,《野草》是极品,《画梦录》是上品,杨朔散文是中品。其中成败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0.
1959年,我正在市委党校为上海市历史纪念馆(筹)创作历史画<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党代表大会>.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来了一位编辑向我组稿,要我为建国十周年大庆创作一幅重点作品,我欣然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