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0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玥 《中国教师》2011,(9):49-50
<正>教育界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探讨和实践发轫于20世纪末。学校文化包括校园文化与校外文化。"校园文化"的含义、特征、核心以及建构等理论和实践研究遍及整个教育视阈,逐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辨思潮和践行热潮。与之相比,人们对校外文化的关注相对淡薄。校外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重要,其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充分运用新课标理念的成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历史实践的机会,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营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历史素养的积淀。采用小组讨论形式,穿插一些寓言和成语故事,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严家炎 《中国文化》2014,(2):188-189
1956年,仿佛是个没有寒冬而只有暖春的年份。正是这一年,由中宣部长陆定一倡议,中共中央经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同意在文艺与学术领域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4月28日在总结讲话中说:  相似文献   
14.
吴微 《学语文》2010,(6):4-5
从古到今.文学教育的最佳养成期在于青少年时期。因而。小学、中学与大学成了期待视野中的关键落点。如何养成?各阶段的途径、目标如何?自然成为教育界“百家争鸣”的聚焦所在。观照当今中学与大学文学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15.
延磊 《青年记者》2007,(20):70-71
20世纪70年代,"看电视"是令人羡慕甚至是奢侈的,为数不多的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内容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到了90年代末,"看电视"成为了所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面对几十个频道和众多的节目形式感到无所适从,电视媒体也从一枝独秀发展到今天的百家争鸣。如今,市场经济带来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使各电视台的生命力不再仅仅来源于那种传统的观念——"工作好,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标新立异花样翻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崭新局面。对“好课标准”理解上存在分歧,也不足为怪。依笔者拙见,好课标准多元化倒也无妨。  相似文献   
17.
67家出版社出版的175套教科书,学校可以随便挑选适合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夏昀 《语文知识》2007,(1):86-88
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世界的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思想活跃,学术繁荣,名家辈出,为人类社会留下了大量的宝贵文化遗产。对这两大文化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对今后的文化发展将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9.
荀子倾注其毕生的精力智慧总结百家诸子学说,凭借其渊博的学识、超人胆识能力,在实践的积累之下,在"尚儒学、融百家"的基础上提出了"性恶论",构建了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的管理思想体系,使其成为"百家争鸣之集大成者",其理论为秦汉时期封建专制统一政权的国家治理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群居和一"的管理目标"、尚贤使能"的人才管理策略"、礼法相成"的管理手段等成为荀子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报》2010年12月14日"今日话题"版讨论了"教师签到:锁链还是规范?"的话题,引发了教育界的百家争鸣。教师该不该签到,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各抒己见,贬褒不一。笔者认为,既然签到制有利有弊,那就得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