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家教世界》2013,(Z1):77
乾隆皇帝平日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休闲的时候就常找一些学识渊博的王公大臣,到御花园陪他论古道今,饮酒作乐。有一天,两位情同兄弟的大臣纪晓岚和刘墉,一起在御花园里陪乾隆皇帝。纪晓岚问刘墉:"你们山东的萝卜最大的有多大?"刘墉一听,喜形于色,兴致勃勃地比划着自己家乡远近闻名的大萝卜。纪晓岚颇不以为然地回答:"你们山东的萝卜再大,也不可能比我们直隶的大。"  相似文献   
172.
顺治十年(1653年)前后,直隶地区发生大面积水灾,造成巨大的损失,田园荒废、饥民载道,严重扰乱正处于恢复阶段的社会秩序,是清廷定鼎中原以来面临的第一次严峻的救灾考验。为此,各级政府迅速采取了蠲免田赋、实施赈济、安插流移、劝捐劝赈等系列举措,并着手荒政制度的初期建设。以上种种彰显出清廷强大的危机控制能力、高效的行政运转速度与长远的施政眼光,无疑是其入关后迅速稳定局势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3.
吕新民 《档案天地》2013,(10):28-30
时光前推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北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店铺林立,坐摊行商,叫卖不止,国泰民安,各乐其业,呈现出一派康熙盛世的繁荣景象。此时,全国各地的举子齐聚北京,准备征战他们十年寒窗后期盼已久的"金榜题名"人生幸事的圆梦之旅,即参加康熙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在才子的选拔上,康熙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他不仅考察才子们的策问,还别出心裁地让学子们对对联。殿试中,康熙皇帝  相似文献   
174.
晚清时期,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同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转型。本文以晚清直隶地区赈灾工作为研究对象,从舆论关注、民间义赈、教会赈灾等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直隶赈灾措施及赈灾理念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175.
176.
办学历史悠久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迄今已有111年办学历史。学校于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7.
首股亮相 1872年,清代同治皇帝批准了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关于成立招商局的奏折.奏折是批了,头疼的事还在后面,因为老佛爷"准奏"后面还有一句话:"朝廷手头上也紧,你自个儿想法子去吧."这叫政策照给,资金自筹.  相似文献   
178.
《邢台学院学报》2020,(1):49-51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在抵抗外来侵略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直隶第四师范学校从建校伊始,就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抗日战争时期,在爱国主义精神鼓舞下,大批四师学生投身抗日战场,为抗日战争胜利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持之以恒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是直隶第四师范学校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的成功之源。  相似文献   
179.
元统一中国之后,定都大都(今北京)。为了解决京城粮食供应的困难局面,先后开挖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其南北两端衔接了隋唐以来的旧运河,从而使京杭之间水运贯通。此后,明清两代继续整治和使用。自明成祖永乐时开始,治河中枢机构即设置在济宁城区,历经500多年,至清光绪二十八年,因漕粮改由海运而裁撤。治河中枢机构及其直属各官衙在城区的位置与规模,裁撤之后的使用单位演变概况,以及现在可寻找的遗址.文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表述,以此印证历史上济宁确是运河枢纽。  相似文献   
180.
清末警察在直隶、北京等地的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了复杂的角色。清末警察既是近代社会政治文化变迁的表征,又是近代城市文明的构件,同时也影响并引导着近代城市文明的发展。此外他们还通过开警智、开民智等方式积极投入到清末下层社会的启蒙运动中,对于文化知识的普及和近代文明的扩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清末直隶、京师等地警政中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包括诸种复杂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