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1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158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云南永胜他留人留下了许多汉文历史石刻档案,对我们研究他留人的社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他留人石刻档案保存现状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2.
唐宋以来,齐山摩崖石刻内容逐渐丰富,是皖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还反映了古代文人政客的山水审美情趣,显现出齐山独特的赏石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3.
云南永胜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他留人留下了许多墓碑、建设碑、记事碑、摩崖等汉文历史石刻档案,对研究他留人这一特殊族群的社会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4.
金秋 《今日科苑》2011,(14):76-78
在北京怀柔境内,长城全长65公里,慕田峪长城等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慕田峪向西有一座海拔958米的高大山峰,因箭扣、擦石口、西大墙三路长城在峰顶交汇被称为"北京结"。这里,存在着"错长城"等诸多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65.
正我国许多著名的风景名胜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一边阅读古今文学名家留在这里的诗文,一边探访点缀于名胜之间的书法摩崖碑刻,会让我们更加深切感受到名胜独特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受浙江书法同道的邀请,吴老师再次走进了位于浙江乐清的雁荡山,与全国书法同行在灵山秀水间感悟祖国山川文化之美,品评名胜与书艺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66.
上期答案     
正《申警官的考试》答案:问题一:石刻图案中,每个图案的构成都是相同的,只有箭头的位置不同,通过对比分析箭头的位置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从第一个图案开始,短箭头每次逆时针旋转60°,长箭头每次顺时针旋转120°,由此王小泡推断出了第三幅图箭头的位置。  相似文献   
67.
中国古代金石学在宋代达到一个高峰,而有关云南的却仅有《隶释》收录的一通汉碑。至清代,中国的金石学再次出现高峰,著名金石学者王昶及阮元父子相继来滇,亲自寻访石刻并著录,通过他们的著作,云南石刻才逐渐为世人所知悉。  相似文献   
68.
古代陇南金石中有一百三十多首诗词作品,这些作品从内容上看,以题咏风景名胜和历史遗迹为主;从体式上看,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词,又以近体诗为主;从作者身份来看,包括陇南地方官员、乡贤及来访的外地诗人,其中又以陇南地方官员为主。历代诗人们题留在飞龙峡、杜公祠、祁山武侯祠、万象洞、鸑鷟山、登真洞等处的这些诗篇,既写出了名胜古迹的风景之美,又显示出其历史文化价值,对陇南的文化建设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9.
泰山天街石厂南,有避风崖,多宋人题名石刻,偶于天街角落发现宋宣和年间题刻数条,对比传世文献,有一条未见记载。此外,传世文献中对“补之”此人说法有异,一为晁补之,一为杨补之,却未曾有人对此进行过对比探究。通过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查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传世文献未有之文加以补充,二是考证此处“补之”实为杨补之,这对研究宋代历史文化以及完善泰山石刻文献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0.
往旧先贤治学,有舔笔就抄、扪石手拓之说。元人韩准《苏门山》诗云:“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清人曾镛,字在东,一字鲸堂,晚号复斋,浙江泰顺人,学者称为复斋先生。所著有《复斋文集》二十一卷,《复斋诗集》四卷,合为《复斋全集》。嘉庆中来湘南,任东安知县,道光《永州府志》载其朝阳岩诗云:“趁凉扪石认镌题,苔文斑驳古篆灭。少憇还上岩上祠,烟林日落渔火憇。”予在零陵有年,得友朋诸生之助,搜访古人遗泽,出而扪石,归作夜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