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兵 《收藏》2016,(5):176-180
正大陆的艺术市场在经历了2009~2012年的强势表现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2015年是进入调整期后的第三个年头,然而这一年艺术市场上的诸多表现还是告诉我们,寒冬才刚刚开始。西安,这座地下宝藏聚集、名家作品层出不穷的古都,曾经在中国的艺术市场中也是独踞一方,吸引着众多藏家在此地投资开店,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山东共同支撑起中国艺术市场的繁盛局面。而如今,西安也面临着市场调整的考验,这一年,  相似文献   
12.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6):125-128
最难风雨故人来 寒流滚滚,风云变幻,对于石鲁来说,都渐渐麻木了,习惯了。像久居山里的人,听惯了狼嚎犬吠反倒习以为常了似的。  相似文献   
13.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2):147-150
石鲁的“门生”与反戈“弟子” 世界是一个人心展览会,不过,这种展览会在平素安定的日子里、和睦的环境中,很难得一幸见。然而,一旦历史出现逆流、社会发生动荡的时候,它的兴办者们就会迅速露出真面,展览也就立即开幕。  相似文献   
14.
石鲁的绘画艺术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上世纪50年代前期为第一时期,即"思想愈新,艺术愈美"的拥抱黄土高原的时期;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为第二时期,即历史悲剧感的精神折射时期.石鲁绘域的艺术特征--"法无定相,气慨成章".  相似文献   
15.
石鲁传奇     
阎正 《收藏界》2012,(4):144-147
(接上期) 一文不值与千金难买 如果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总是用他的作品照亮名字,而不是用他的名字照亮作品。 石鲁在有生之年,他所作的国画、版画、木刻、年画、油画、连环画、素描、速写,多种形式,数量丰富,足以万计。仅被人们所熟悉的代表作品,像《群英会》、《打倒封建》、《说理》、《巧女绣花山》、《古长城外》、《沙漠之舟》、  相似文献   
16.
朱浩云 《收藏》2007,(9):170-173
历史上陕西曾涌现出不少杰出画家。1961年开始,石鲁、赵望云、何海霞、康师尧等人先后在北京、广州、杭州等地举办展览,作品突出地表现西北风情,有着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粗犷、豪放的艺术感染力,在美术界引起轰动,“长安画派”遂逐渐形成。长安画派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李梓盛为核心,其中赵望云、石鲁、何海霞被称为“长安画派三杰”。  相似文献   
17.
王川 《收藏》2008,(7):24-33
市场走向 石鲁是当代画坛怪杰,也是中国最具争议的画家之一。他生前就因那些惊世骇俗的作品而招致许多非议,后来又获得了“野、怪、乱、黑”的称号。石鲁一生大约留下了1000多幅画作。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石鲁的作品屡在海外拍出高价。1987年,他的一幅六尺整张山水《峨眉积雪图》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165万港元的天价。此外,他的《芙蓉鸭戏》《惜华长春册》《玉龙白雪一天清》《华岳松风》《华山一枝峰》和《华岳天高》等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也都有不俗的表现,价位都在数十万元,最少的价格也达数万元。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6,(7):174-175
马海舟 男,汉族,1941年生,河南新郑人。一级美术师,三味书画院院士,他于1980年加入石鲁亲自命名的“长安土风书画社”,并任副社长;兼任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石鲁生前在住院时看了马海舟的字画后,对在场的人说:“国画就应当这样画!”  相似文献   
19.
赵翔 《收藏》2001,(12):35-35
“长安土风书画社”是石鲁关心支持下,坚持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探索和创新的书画团体,现有成员十余位。他们都是石鲁艺术的崇敬者,大多数在五六十年代就聆听过石鲁的教诲,受到他的悉心指点和奖掖,所以“土风”的画家在绘画题材、形式和心志上都深受石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牛红 《出版科学》2006,(2):78-79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周韶华受石鲁的启示萌生了水墨变法的意识,这个在当时还十分朦胧的想法,即是他求索创新的发轫之处,从此拥抱山川、贯通天地成了他人生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