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创造的很多东西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青铜器和砚台。今天的我们,把古老的青铜文明与砚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青铜纹饰砚台。这既是一次创新,更是对中国古代两种文化的融合。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做砚与做人     
正今年寒假回台湾时,我去二水拜访了雕砚台的师傅,虽没买下多少砚台,却有了不少感悟。雕砚师傅家的门口,堆了许多砚石,都是他从溪流里涉水挑选回来的,那些石块,表面看是灰色的,很难让人相信,居然能够刻出紫红、暗绿和深黑色的砚台。师傅说,石头运回来,一定先要曝晒,因为许多石头在溪流里漂亮,却有难以觉察的裂缝,只有不断地日晒雨淋之后,才能显  相似文献   
13.
马戈藏砚     
马戈喜欢收藏砚台,大大小小有30几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张朝阳 《收藏》2012,(7):28-32
梁(山献)(1726~1784年),字闻山,号松斋、断砚主人。安徽毫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举人,乾隆三十四年任湖北巴东县知县,乾隆三十六年回籍。在寿州主持循理书院达十余年。工书,与梁同书、梁国治并称"三梁",与孔继涑并称"南梁北孔"。为清乾隆时期代表书家,著有《承晋斋积闻录》。《清史稿》有传。大凡书画家,因喜爱而收藏成为收藏家者代有其人。梁(山献)(yǎn)之收藏,既不像米芾那样高扬"米家书画船",如痴如醉地  相似文献   
15.
周文昭 《收藏》2012,(2):136-141
据红学家端术蕻良考证说,"红丝石砚即脂砚斋之脂砚也"。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说红丝砚来源于红丝石,二是说红丝砚的色彩宛若胭脂。如今,红丝砚这个发端于唐,兴盛于宋,消退于清末民初的砚石品种,又神奇地复兴了。随着认识与欣赏红丝砚的人越来越多,收藏家与爱砚见者正在一点点悄悄掀开它神秘的面纱。那么,红丝砚的品质特征与市场状况究竟是怎样的?在新年来临之际,如果想要选择一方好的红丝砚,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6.
修佛有四万八千法门,收藏亦是如此,每一门类的收藏都有其独特的"门道"。说起砚台的收藏,一般人都会把"四大名砚"作为重点,这是无可厚非的,"名门望族""出身高贵"的藏品收藏价值高。但对于真正的收藏者,仅收藏四大名砚显然不足,在年代和种类上都不能满足对整个砚台演变史的追溯和演绎,所以,收罗更多"久远"、"别致"、"有纪年价值"的砚台成为更高的  相似文献   
17.
脂砚斋是顺治的化名。贾政灯谜的谜底是砚台,而砚台是顺治被记成死人的日子和时辰的干支及其在卦气图中的爻位的隐语。迎春命名是根据《推背图》知识设计出来的顺治死日干支的隐语。"脂"、"脂研",是顺治死日和24岁生日的隐语。作品中的空空道人和僧道与脂砚斋是一个人即顺治。甲戌本中"甲戌"这个说法,其实是顺治出生的时辰甲戌时的隐语,是顺治其人的象征和指代符号。《红楼梦》中的许多批语都透漏了顺治其人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自西周始,文人墨客就喜欢在砚台上镑刻表达自己心声的文字,谓之砚铭。砚铭的字数有多有少,书体不拘一格,内容多种多样:或表明性情,或勉己励人,或托物言志,或表露心迹……今选几则,就其内容,作一鉴赏。一、抒发心情润比德,式以万,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这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砚铭。他得到这方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石渠砚后,喜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创造的很多东西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青铜器和砚台。今天的我们,把古老的青铜文明与砚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青铜纹饰砚台。这既是一次创新,更是对中国古代两种文化的融合。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20.
我平时喜欢收藏砚台,也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只是少有见到古砚实物,常感遗憾。一日偷闲去农村,有老乡让看点东西,于是就去了他家。在其东厢房,见墙角堆了些薄胎碎铜器的大片,隐现纤细纹饰,似唐代风格。还有一件陶器,我一眼看出,那是书上曾经描述而本地鲜有遇到的箕形砚,便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