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077篇
科学研究   124篇
各国文化   59篇
体育   170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0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不久前一个阳光绚丽的日子,笔者有机会探访了位于京郊的“中国北京航天城”,观看了正在积极备战“神六”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地面模拟训练、新研制的“神六”航天服、“神六”飞船进场前的测试,以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等,一派中国航天技术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振奋。“神六”出征太空倒计时走进飞船的总装测试房,大厅中央竖着一块“倒  相似文献   
42.
热贡地区六月会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特别体现在祭祀与舞蹈这两个方面。从中我们不仅能找到民间艺术“礼失求诸野”的影子,还能深刻体味六月会在社会渲泄功能方面、娱乐功能方面、宗教心理平衡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44.
《微神》是最符合老舍象征主义理论界定的范本,体现了老舍借鉴象征主义技巧的艺术独创性。作品通过“幻象”的营造融化了现实与梦境,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人生的艺术世界,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否定。作品继承的传统小说写法,使作品的意蕴含蓄朦胧而不晦涩;而“心与物神秘的联合”的象征主义手法又创造出小说的诗意美,模糊了小说与散文诗歌的界限,实现了对既定小说形式的否定。  相似文献   
45.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46.
文学与宗教的关系密切,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大多数幻想故事的构思方式就深受道教存想致神思维方式的影响.男主人公在摄想凝思之中遭遇异类,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人生愿望,作者在杜撰这些幻想故事的过程中也达到了自我疗伤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47.
她不声不响走进教室,依旧坐在最后一排最角落的位置。第一节是她喜欢的古文课,她打开精致漂亮的文具盒,想像着《诗经》里的文字。猛然一只翠绿螳螂从盒内跳出,挥舞大刀,炯炯地立在黛蓝书脊上,书的封面写着纤秀的几个字:叶浅浅,中文系(1)。  相似文献   
4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在佛教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故事类型。《搜神记》中的"动物报恩"故事直接来源于佛经"动物报恩"故事,又接受了本民族文化的合理改造。它的产生受到佛教观念、本土朴素道德标准和传统财富、爵位观念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9.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在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品味、体验意境当做根本任务,要使学生从与诗词意境隔的状态上升到不隔的状态。隔与不隔的问题首先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举例提出,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50.
"上帝和人的关系"是赫伯特诗歌创作永恒的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涉及到了这个主题,但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它作为毕生诗歌创作的一个唯一而且永恒的主题,几乎没有一个作家能像赫伯特一样把人神关系刻画得如此形象生动和多种多样。本文从赫伯特特殊的人生经历出发,通过分析他在诗歌中所描绘的上帝与人之间的情人关系和他的人神观,旨在解读赫伯特对上帝特殊、强烈和炽热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