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17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正>2014年2月26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由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15颗候选太阳系外行星被证实为行星。这几乎使由开普勒望远镜发现并确认的"外星世界"的数量增加了4倍,同时将已知太阳系外行星的总数从1 035提升至1 750。这批行星围绕305颗恒星转动,呈现出许多类似太阳系的多星球星系。这一发现让天文学家兴奋不已,因为这预示着,我们能从这里面找到更多可能存在生命迹象的行星。这不,没  相似文献   
112.
中国即将举办2008奥运会。近年来中国在奥运成绩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4年奥运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与之相比,科学界近年所取得的成绩显得平淡,国内诺贝尔奖尚未实现零的突破,虽然国家近年对科学也同样增大了投入。一般说来,体育与科学的可比性不大,但是即使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3.
"全球变暖"或是"气候变化"的概念进入科学界大概只有不到二十年时间,进入公众视野则只有十来年.这是一个年轻并且仍在快速变化发展的领域.最初接触这个领域时,我总觉得它不是那么靠谱.它不像我所熟悉的天文学,历史超过两千年,许多命题都经过证实或证伪,已经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框架.气候是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影响气候的因素和自然界的响应错综难辨,而科学家的数据又非常有限,想要把它搞清楚,尤其是在短短十几年里,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4.
杨振宁与李政道1949年初次合作,1957年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他们1962年竟然决裂分手.在科学上分道扬镳。在生活中形同陌路,一直到现在进入老年后。两人仍不能释怀。这个中国科学发展上的阴影、国际科学界的憾事,真有点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5.
一直以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说是科学解释地球生命进化的惟一方法。但布什声称,进化论应该和“智能设计”——隐秘的上帝造物论—— 一起进入课堂。布什此言意味着,他试图将科学的基础由事实改成信仰.这将重新点燃中世纪以来围绕进化理论的论战.其背后所隐现的更是美国科学界遭遇最新政治打击的窘境。  相似文献   
116.
“尽管是作假所得,但如果这个成果确实像美国实验室所证明的那样,那么科学界还要给黄禹锡一个积极的定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7.
一等奖缺位和“非共识”难题引发的思考。目前,中国科技三大奖之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已连续六年空缺,而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这之前也曾四年空缺。无庸多言,这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现状、水平和存在隐患的一种客观反映,这~问题也引起了国家高层和科学界的深切关注和忧虑。那么我们的研究工作到底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我们应从哪里来认识、判别问题的症结所在呢?  相似文献   
118.
冯八飞 《当代学生》2011,(12):14-16
还记得《请问候劳鹤》(上)留下的悬念吧!别急着翻到"时文导读"的末篇,《灯塔的故事》——看似锱铢必较,实则诗情画意;《北方人的巴赫》——"仔细开车,好好活着呀,千万",作者说,因为有巴赫的音乐在。又因为我们可以像爱因斯坦那样为尊严不畏强权,看灯塔才温暖,听巴赫才柔软。  相似文献   
119.
UFO大纪实     
《海外英语》2011,(11):8-8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上空发现碟状飞行物。当时称为“飞碟”,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急剧增多,引起了科学界的争论。专家认为。这和大家的从众心理有关系。无论UFO目击事件到底是真是假。UFO是否存在,人们都永远在关注。  相似文献   
120.
周云龙 《生活教育》2011,(11):27-28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耐人寻味的是,谢赫特曼曾因这一发现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当30年前谢赫特曼发现"准晶体"时,他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权威人物的质疑和嘲笑,因为当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准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