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0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次声杀人     
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大气、海水、土壤.而且能穿透坚固的钢筋水泥构成的建筑物,甚至是坦克、军舰、潜艇和飞机。次声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耳鸣、恶心等各种症状,还可能破坏大脑神经系统.造成大脑组织的重大损伤。次声波对心脏影响最为严重.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2.
谢发平先生的《湖湘文化十九讲》不仅是一本“讲”湖湘文化的书,也是一部宣扬湖湘文化,彰显湖南人精神的力作。该书在“回望”之中,展现出宏大的视野,将对历史的穿透力与对现实的敏锐感知有机结合起来,在品评历史人物和地方风物的基础上,为湖南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奉献良方。  相似文献   
23.
拿到了窦坤博士的新著《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眼睛为之一亮。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版式,大气而有历史穿透力的封面,凝聚着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与封面设计者们的智慧与辛苦。更精彩的是它的内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执世界舆论界牛耳的英国《泰晤士报》的名记者莫理循在中国二十多年传奇般的经历。  相似文献   
24.
一张借条     
撞见小Q是在通往教室的走廊上。上课铃声响起,一个瘦削的男生从我身后冲过直奔尽头的教室,那是我给电子商务新生上课的地方。走到讲台我发现了角落里的小Q,单眼皮小眼睛却并不影响其目光的穿透力。按惯例我要求同学们逐一向全班介绍自己,课堂气氛因此变得活跃而友善,小Q却一言不发,谜一般地坐着。直到在大家围绕小沙漏教具竞选科代表的时候,  相似文献   
25.
暗示是日常交际中的一种说话技巧,指说话人不直接表明态度看法,而是间接地予以启发,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它既具婉约含蓄之美,又有出奇制胜之效,因而颇受人们喜爱。借此言彼巧开解著名作家曹聚仁在学校任教时,一天,看到一个学生坐在操场石凳上长吁短叹,就走过去询问原因。  相似文献   
26.
谈起大学,除了优美的环境,人们最能联想得到的便是生活在其中的那一代代具有个性的学人、大师。作为生活在东陆园的一名学子,感受最深的可能要算导师董云川先生那真实的笑脸和极具穿透力的笑声。第一次见董云川先生是来云南大学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我这个在偏僻的大山里做了八年研究生梦的自考生面对复试,心中的紧张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尽管我的初试成绩好得出奇。只记得当时是用颤抖的手敲开了复试教室的门,然后轻轻地问了一声:“我可以进来吗?”声音小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先生显然是感觉到了我极度的紧张,爽朗的笑声在刹那间响起,脸上的笑容亲切而温暖:“那就谈谈你的教育生涯嘛,听说你教过十年书嘛。”完全没有想象当中的严肃和刻板。  相似文献   
27.
中国纪录片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嘉  海燕 《传媒》2005,(1):34-35
纪录片在中国人的心中并不陌生,它以其纪实本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日渐赢得越来越多观众的心.然而,随着上个世纪<丝绸之路>、<话说长江>、<龙脊>等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下的收视狂潮,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纪录片栏目的昙花一现和前仆后继,中国的纪录片成长之路也越来越迷茫.在中国纪录片不断普及不断获奖的时候,中国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低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本文就以探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之路为线索,结合中国市场化实际对中国纪录片走出困境、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做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8.
认识兰柱十多年了,依稀能听到他身上迸发出的马头琴的歌声,浑厚而具有穿透力;依稀能看到他多年一直不变的笑容,朴实而真诚。可以说,他开辟了中国电视收视率的未来之路,这条路漫长而又曲折,像悠悠草原带给人的感觉一样,充满希望、宽阔而奔放,但也是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29.
中国诗坛著名的实力派诗人江一郎是从乡村语境创造诗篇的高手。他以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透视人生,拷问死亡。弥散于诗行间的是草根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内敛而有张力。江一郎对庸常生活的挖掘能力和感悟能力令人惊异,他沉潜于诗的技巧,烘托意境,驱遣手法,锤炼语言,把握节奏,其诗呈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诗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0.
生命     
韩少功 《新读写》2009,(7):96-96
散文没有了思想,就如同人没有了灵魂。 《生命》的吸引力首先在于它的思想深度。作品撒开了个人的小烦恼、小感慨,把笔触一下了伸向了关注人类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同样,《享受生命》以全新的理念诠释了“享受”,才具有了空谷足音般的震撼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