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1547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瀚川 《精武》2009,(4):8-11
编前语:瀚川幼有才藻,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刀枪剑棍皆已习练并颇负盛名。求学清华后,借大成拳艺来寄托自己的兴趣和理想,翩翩青年,乃文乃武,大有其父张树新当年之风采。诚如其授业恩师王玉芳先生称赞的那样:“自少便有拳名,胆力学识逼近前辈,是意拳(大成拳)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好后生。”  相似文献   
92.
再谈王芗斋     
瀚海鹤 《精武》2009,(10):56-57
最近看到车星辰所写之文章对王芗斋先生的武功及人品提出了质疑,而大成门人却不屑与之辩论反驳,我作为对意拳(大成拳)感兴趣的门外人出于公平之心,想要在此谈谈我眼中的王芗斋先生。  相似文献   
93.
船拳作为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拳种,其产生和发展都带有浓重的地域文化的印迹.文章通过对浙江船拳的技术特点、文化成因以及文化特点等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地域文化对传统拳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陈福军 《武当》2009,(2):19-21
太极拳与太极图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但在两者之问的关系上,一般都认为太极图是太极拳的拳理基础,有“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和“全身无处不太极”等“阴阳平衡”的说法。但在具体的太极拳锻炼动作中,如何利用太极图理论做到“阴阳平衡”?如何来检验是否做到了“阴阳平衡”?则语焉不详,缺少论述。本人在学习了《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之后,几经揣摩,发现太极图理论对太极拳动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故冒昧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得到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95.
史明 《武当》2009,(3):10-13
紧接上式,右脚站立原地不动,左脚向右脚后撤一步踏实,双腿屈膝下蹲成为剪子股步;同时,左掌变拳,向后向左外划一圈,然后再向腹前颠打,拳与脐平,拳心朝上(象拳),力达左拳背;右拳顺势下落于右胯侧,屈臂抱拳,拳心朝上,胸部面向东南,目视左拳前方。(图12)  相似文献   
96.
蒋兴材 《武当》2009,(4):28-30
一、两拳同源 赵匡胤(927—976)是宋朝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赵匡胤祖籍涿郡(今河北涿州),生逢五代乱世。常言道,“乱世出英雄”,赵匡胤由一名默默无闻的低级军官很快晋升为后周政权的高级将帅,并依靠“武将拥立”,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举取代后周统治,于建隆元年(960)在开封建立了延续三百余年的赵宋皇朝。  相似文献   
97.
武当拳功论     
王炳生 《武当》2009,(4):4-6
武当拳功在“山以道显”,“道以山名”的历史背景下酝酿成熟。在道教文化精神熏陶下,经过著名道士张三丰等名家的推创,发展成独具民族特色的一大武术流派,其历史悠久,影响深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唯一著《武当剑谱》,黄百家著《内家拳法》,金一明著《武当拳术泌诀》,这些具有巨大科学文献价值的稀世珍品,充分证明武当拳功的存在,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一大支柱,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去挖掘整理,弘扬光大。  相似文献   
98.
孙建国 《武当》2009,(8):15-16
武式太极拳属太极拳系中的中小架式,又称中捋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拳架小巧紧凑 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出自于书香门第,清朝时期达官贵人身穿长袍大褂,不迈大步,不下大势,特别注重内在修养,所以在练功时架子较高,拳式小巧紧凑舒缓。但武禹襄祖师早年随其父武烈习练长拳、洪拳,已有深厚的功底。而到赵堡后得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太极拳概要图》等,归里后与二甥李亦畲、李启轩研创多年,于1859年另创有二路太极炮捶和三路太极小架。此拳法对敌应用,发力快如闪电,用劲动如雷霆,步伐变化多端,身法有刚有柔,  相似文献   
99.
北京 《武当》2009,(11):16-18
真正的太极拳是“阳春白雪”,不下些狠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其真谛的,不出些血本也休想进入它的殿堂。太极拳是道家养生文化和道家武术文化的产物。从历史溯源来看,太极拳经老子、尹喜、麻衣道人李和、陈抟、火龙真人郑思远、张三丰等历代祖师逐渐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100.
史明  胡顺 《武当》2009,(10):22-24
炮顶 1、紧接上式,重心后移至左腿。双手由掌变拳,右臂屈肘,右拳贴近腹部由上向下插,拳心向上的同时,左转体拧腰转胯,左拳在右拳下呈十字交叉状,目视右拳(图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