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第三人分类是研究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在分析与借鉴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根据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利害关系的程度,从理论上将行政诉讼第三人分为与被诉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和与被诉行政行为有间接利害关系之第三人。  相似文献   
92.
我国当事人制度在起诉制度中忽略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没有区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的差异;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中存在着滥列第三人和忽视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在代表人诉讼中存着提起代表人诉讼涉及金钱财产案件多、不作为案件少,存在着人数众多不确定的判决的范围扩张有限性和保障被代表人权益不够性等缺陷.要完善这些缺陷需引进正当当事人概念,将司法机关的民事案件立案机构改为登记机构、导入第三方被告、辅助参加第三人、团体诉讼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93.
94.
卢珂 《新闻传播》2010,(8):19-19
植入式广告在春晚中的广泛使用激起了网络舆论的强烈反弹.成为了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利用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理论来重新阐释植入式广告繁荣的原因及引起各方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95.
我国交强险对于本车人员及被保险人的损害是拒赔的,而交强险条款中的被保险人是指投保人及其允许的合法驾驶人。但是对于驾驶人下车后受到本车的伤害是否能够获得保险理赔,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驾驶人离开车辆后就应当被当做第三者,保险公司应当理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驾驶人作为车辆的控制人,短暂下车后并不改变其作为车辆驾驶人的角色,保险公司可以拒赔。笔者认为,此类案件争议焦点实际上在于"驾驶人"这个概念的解释,同时对于交强险中相关概念及条款的解释不应当简单地适用不利解释原则做出对保险人不利的解释。  相似文献   
96.
合同的相对性原则是合同规则和制度的基础。其理论依据是合同自由原则。依据该理论,合同的效力仅及于合同当事人,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合同约定的权利,只有合同当事人才应负担合同约定的义务,合同对第三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是,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恪守严格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平衡社会利益、实现司法公正的需要。为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各国法律在坚持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基础上都发展出了一些例外的规则。  相似文献   
9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01-106
近年来,因婚外恋行为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但法律对此类行为的干预却较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干扰婚姻关系的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应当对其进行法律上的规制。在充分考虑婚姻家庭领域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应从立法上明确干扰婚姻关系行为特殊的构成要件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完善干扰婚姻关系行为的规制制度,对破坏人们善良风俗的行为进行法律上的惩治,避免人们通过私力手段寻求救济,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8.
"第三人效果"由美国学者戴维森提出,它解释了个体受众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下的行为选择,其得到验证的后续结果,有个人支持对媒介活动加强限制以及显性行为的出现等,这一理论的研究在转型时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试图解释社会恐慌造成的抢购等集群行为,并为消减此类行为的出现提供可能。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寻"第三人效果"的作用机制,突破了从单一事件中进行探讨,而是将"第三人效果"看作一个循环作用的过程,提出"第三人效果"的三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因素,分析新媒体的应用可能对这些因素造成的改变。  相似文献   
99.
198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及新闻学教授戴维森发表了<传播的第三人效果>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第三人效果假说".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0.
债权侵权行为是在价值观念由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的进程中,为调和维护交易安全与保障行为自由之间的价值冲突而受到关注的。债权因其固有的不可侵性而能成为侵权客体。债权侵权制度在各国的立法中已得到普遍承认,在我国应将其确立下来。成立债权侵权行为应俱备以下五个要件:合法债权、侵害者为第三人、行为违法、主观故意、造成损害结果。对于债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应以直接侵害的不同而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