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87篇
教育   13285篇
科学研究   324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516篇
综合类   686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2613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875篇
  2014年   1847篇
  2013年   1261篇
  2012年   1351篇
  2011年   1712篇
  2010年   1373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404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829篇
  2005年   794篇
  2004年   668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486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根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于2007年12月28日发布的公告,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批准,确定了最新版的(2008年-2009年版)CSSCI来源期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晋升其中,成为CSSCI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02.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词汇句法的层次上,而要从语篇的高度去把握。将语篇分析应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排除阅读障碍,从而增强其英语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在线教育的大规模普及,在线教学视频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这些视频中教师该不该出镜一直是教育者、视频制作者、教师争论的问题。本研究运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2013—2021年教师出镜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综合的量化分析,以期从科学实证的角度为在线课程的制作和授课提供建议。研究发现,在线课程中教师呈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总体效应值SMD=0.13,在不同视频时长、不同知识类型上会有微小差别,但总体影响不大。因此,在线课程中教师出镜与否对学习者学习绩效的影响并不大,对于在线课程的制作和授课,内容才是关键,教师应在讲解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出镜。  相似文献   
104.
莫兴竹 《考试周刊》2022,(25):88-91
“思维可视化”是将“不可见的”内隐思维转化成“可视的”外显信息的过程,借助言语层面和视觉层面的可视化,即文章采用“问题链”的设计和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依托语篇内容,分析主题意义,以“问题链”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实现学生思维的可视化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05.
文章通过对98篇图书情报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和引文的网络数据库计量分析,对1999-2003年图书情报学博硕士论文研究主题的分布特点、研究热点、平均篇均引文量、引文文献类型构成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通过对68555篇博硕士学位论文引用我国图书情报学专业期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专业期刊被利用的角度对图书情报学期刊质量和学术价值进行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6.
庄炳渊 《考试周刊》2022,(28):97-100
随着“双减”政策不断地推进与落实,贯彻国家“双减”政策精神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完善教学减负增效措施,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模式,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根据“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教师需要引发教育教学更深层次的变化,从而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7.
陈幼珍 《考试周刊》2022,(30):33-38
“量感”是基于经验积累之上,不借助测量工具的一种心理量,是运用对比、分析、想象、推理等作用于可测量事物的一种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用定量的方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学生应当具有的核心素养之一。文章以数与量的辨析关系入手,结合目前中低年级学生的量感现状及量感培养的意义为导向,在具体实例中阐述了量感培养的情境式、体验式、对比式等几种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8.
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使用四字词语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并分析其学理依据。这样设计和教学能够使“一语四文”兼顾交融,跟当下文言文教学“字字疏通,句句落实”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在文言语篇的日常教学中树立“语篇本位”,从理论到实践都能走出“死于章句”“废于清议”和“文言相加”的泥淖,可有效提升文言课文的教学品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成就感。  相似文献   
109.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量感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并掌握定量的方法,并能以定量的眼光去审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估测能力和应用意识。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做数学”活动,通过丰富“做数学”形式、经历“做数学”活动、积累“做数学”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度量意识,促进量感提升,最终建构量感体系。  相似文献   
110.
王国韬 《新教师》2022,(3):52-53
<正>随着教学的深入,广大数学教师发现数感主要是对“数”的感觉,然而学科中还有一种是对物体的“量”的感受,即量感。它的提出也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与认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量感的内涵和培养路径,供同行商榷。一、量感的内涵笔者通过翻阅文献,发现对量感的内涵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把量感归并在数感之内,即量感是数感的分支。第二种,认为量感和数感各自独立。数感是对数的关系、数的运算等方面的感悟,量感则是透过感官在大脑中对物体度量的感悟和直觉。可测物体的“量”都需要用“数”表示,只是单位有所不同,量感可以表现为“数+单位”的数学表达。笔者比较赞同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