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979篇
科学研究   59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19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5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陈乐道 《中国档案》2006,(10):31-31
人到中年,照旧的说法早该不学艺了,近来我却偏偏迷恋上了画儿,当然不是画画,而是看画。举凡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等,不一而足,皆在所看之列。近来我从书店、书市乃至街头冷摊,又陆续抱回一些画册、画页。其中就有《长征画集》《长征路上写生画集》。  相似文献   
32.
柯成韵 《中国广播》2006,(12):42-43
2006年8月~10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推出了十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别直播节目《万里长歌》。每期节目直播时长两小时,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本文就《万里长歌》所体现出来的直播节目的“广播化”思维做一个浅显的解析。一、直播的新闻性和现场性在传播的大众化时代,新闻的“新”与不“新”已经很难有确切的判断。在同一时期,全国所有重要媒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媒体)都在对“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活动”进行大规模的报道。这实际上构成了竞争。如何做出广播的特色?直播前期,报道组通过多种渠道搜寻资料,挖掘  相似文献   
33.
郭慧 《新闻传播》2006,(11):8-9,16
1934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万里长征,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像一块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战史专家和艺术家。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人们最常说起的就是毛泽东同志高超的军事才能、各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为一体的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34.
我党对军队、军人及军人家属的优待政策具有悠久的光荣传统,可以追溯到我军初创时期。这一政策长期得以贯彻执行,使军队与人民建立了鱼水情,使军人有了很强的荣誉感,使军人家属备感光荣,埘我军的发展壮大和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山民 《湖北档案》2006,(10):4-4
2006年10月13日,老红军战士吴瑞山同志应邀,为本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专刊题写了“红军长征与湖北”。昊瑞山同志生于1913年,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曾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编按]  相似文献   
36.
长征精神赞     
梁波 《天津档案》2006,(12):50-50
10月,一个对中国革命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1936年10月.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37.
孙戎 《新闻世界》2006,(10):53-5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英雄史诗,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不朽丰碑。当时对中国普通百姓和西方世界来说,这件大事无疑是一个急需破解之谜。年仅26岁的范长江以天津《大公报》通讯员身份,勇敢奔赴战火纷飞的战场进行实地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道。由此,他成为在国内报纸上公开如实报道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人,被誉连30年代我国新闻战线上一颗红星。[编按]  相似文献   
38.
会议     
《传媒》2006,(11):72-73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记协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39届年会在澳举行;“咏叹自然”艺术摄影作品展在哈举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39.
唐娟 《兰台世界》2006,(11S):69-69
众所周知,江西境内无论城乡,陌生人相逢,彼此总爱以“老表”相称。或视对方年龄,将“老表”具体化为“表公(奶)”、“表叔(嬷)”、“表兄(嫂)”等。包含在这一声“老表”中的乡情、亲情,足以使人平添几分“他乡遇故知”的欣慰,从而迅速认同、消除距离。尤其有趣的是,外省人(如湖南、福建、广东、四川也惯于将江西人称作“江西老表”或简称“老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军来到井冈山,深入赣南腹地,上上下下都尊称当地群众为“老表”,很快使军民亲如一家,情同鱼水。  相似文献   
40.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史实,河北电台新闻频率推出了十集系列专题《辉煌的历程》。其中第六期的主题是有关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笔者有幸担负了这期节目的采写任务,并于今年9月12日,踏上了采访征途,循着红军当年的足迹,翻越万丈二郎山,来到泸定县城,亲身感受了“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万里长”的蜀道艰难,亲眼目睹了“大渡河水浪滔天,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湍急奔涌,深刻理解了“天险泸定桥,英雄铸丰碑”的艰难壮伟,从而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