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1730篇
科学研究   576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646篇
综合类   107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54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87C51GB单片机为主体,采用电子电路和软件结合的方法,实现船舶车钟自动检测和记录,该船舶车钟记录仪能准确、完整、及时地记录车钟命令的时间和内容,并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隙特征及对树种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实际林隙面积小于250m2的林隙数量占被调查林隙的70以上,扩展林隙面积大部分分布在100m2-500m2之间(70%左右),林隙最大面积大部分分布在300m2-900m2之间,林隙模型所模拟的面积应在500m2-900m2之间。40%的阔叶红松林林隙是风干扰形成的。每个林隙的平均林隙形成木的数量是2.65株。最大林隙形成木集中分布在50cm-60cm和60cm-70cm两个径级内,占总数量的50%以上,红松、紫椴、蒙古栎和春榆在最大林隙形成木中占95%以上,其中紫椴(40%)所占比例最大,红松(34.5%)次之。林隙内的树种更新密度比林冠下提高了30%左右。根据树种对林隙的反应可分为4类:鱼鳞云杉、水曲柳、青楷、白扭、红松、臭冷杉、胡桃楸和色木对林隙反应中等;紫椴、裂叶榆和春榆对林隙有强烈反应;白桦、山杨、蒙古栎和落叶松需要强烈林隙干扰才能引起树种更新。  相似文献   
73.
章明奎 《科技通报》1996,12(1):54-58
本文对浙南变质岩发育的16个土壤剖面中氧化铁矿物的组成特性、红度与赤铁矿含量的关系及母质对铁矿物的影响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变质岩发育土壤的晶态氧化铁主要为针铁矿和赤铁矿,铁游离度较高(B层土壤为51.68% ̄85.53%),活化度较低(B层土壤为0.95% ̄5.83%)。土色常比同纬度同海拔的其它土壤红,粘一的赤铁矿含量较高,这与变革岩中矿物晶格能低、易风化、铁释放快等有关。土壤红度与赤铁矿含量  相似文献   
74.
甲虫春秋     
郭力 《今日科苑》2006,(7):28-31
汽车先驱在德国南部城市曼海姆,没有人不知道,C·F·本茨是汽车的发明者。本茨于1844年11月25日出生在卡尔斯鲁厄。1864年他在卡尔斯鲁厄的综合技术学校毕业后,为了加深对技术理论的  相似文献   
75.
宜君 《百科知识》2003,(10):12-14
19世纪开始兴起的化学合成工业,在20世纪达到高潮。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用的到吃的,都充斥着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造化学物质的世界里面。其中最显著的如塑料、化肥、化学药物,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当人工合成化学品侵入到我们的食品里面的时候,却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其中,1856年发明的人工色素就一直是为人所诟病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6.
主要介绍了自动导向车电路工作原理及其软件编程思路。自动导向车的电路结构虽然比较简单,但其所涉及的主要基础理论却包含有传感器、数字电路、微处理器、电机控制等知识,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实习的一个较好课题。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以"重庆黄桷坪"为例,具体分析了该地区网红打卡点的发展和2019年重庆国际实验影像双年展的空间实践对于其地方构建的意义,探讨在城市更新和网红审美发展背景下地方感的塑造问题。发现,仅由网红审美发展出的地方感是视觉化的,具有消费主义倾向的,这不能代替地方文化和在地实践所激发的人-地情感。城市的地方建构应更好将这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78.
《新闻界》2020,(8):48-56
近年来网红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与传统名人不同,网红栖身于社交网络,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获得知名度,与普通用户之间形成"30度角"的关系——形容抬头就能看见的一种亲切感,而传统名人则是"90度角"的关系,需仰视才见。正是因为网红的这类属性,带来了独特的商业化价值,协助网红进行商业化的MCN机构应运而生,打造了电商、广告、直播打赏以及知识付费等多种商业化路径。本文通过"社交资产"的概念进一步衡量网红的商业价值,以此观察其在中国"消费互联网"中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网红经济迅速走红,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美妆博主李佳琦进行传播学分析,研究其走红的原因和深层次意义。希望能够更加客观地理解网红现象的同时也能够把握潮流,善用网红趋势,更好地为传媒行业的经营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0.
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个人网红被孵化公司批量生产,被营销和推广的KOL (相关意见领袖),将其产生的注意力资源变成实际的购买力,进而衍生出了日渐红火的网红经济。网红按照受众的需求提供满足和诱惑,受众为其产生的情感共鸣付费,从而形成这一固定的经济模式。而网红被建构成为固定的、取悦受众的形象,力争"眼球效应",在被关注的过程中与受众互相建立了消费与被消费的关系。根据消费社会视角下进行研究,被资本操纵下的网红经济形态,从建构网红形象、内容生产,到流量变现,最后引导受众进行购买就是消费本身的形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着力思考网红经济的价值影响,认识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提出网红经济形态下的正确消费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