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金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从那以后,“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3.
望着远去的人群,维纳斯的双眼布满了哀伤。“难道这就是我吗?”透过午夜的霓虹灯,她看到了一家高级餐厅招聘礼仪小姐的广告,竟然萌发了应聘的念头,她好像忘记了刚才的不悦,带着笑容步入了餐馆。老板细细地打量片刻,笑着说:“您有女神一样的美丽,可我需要的是一个会做事的员工。”说着他用手指了指她空空的袖管。维纳斯实在无法接受现实,失望地沿着街道跑回了雕塑边。  相似文献   
34.
说到词语的品味和锤炼,自然会先想到动词和形容词,因为它们常常让人品出生动传神的表达效果。对名词的品味和锤炼则说得较少,其实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这也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内容。名词表示事物,是事物的名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物有多个不同的名称。在一篇作品中,作者往往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恰当的名词,有时会不断更换名称。  相似文献   
35.
看了清冈卓行先生的《米洛斯的维纳斯》,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在此写点字谈谈自己的浅薄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6.
美味需要恰当的火候,好戏更要角色定位准确。俗话说,“过犹不及”。《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前两个教例在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的同时,局部出现了“越位”。《米洛斯的维纳斯》这篇文艺随笔作为课内自读篇目,训练的重点是“研究探讨并深入领会”阅读的迁移能力。由于高一学生一般欠缺审美知识、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而且辩证法的有关哲学知识到高二政治课上才接触到,所以文本中一些“关键语句含义的准确把握”既是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这就要求教者补充相应的知识,提供外部语境,从而使学生结合内外语境,领会文章的语…  相似文献   
37.
在欧洲,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其雕像于1820年发现于希腊米洛斯岛,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双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收藏于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相似文献   
38.
在列维纳斯的早期著作中,其书写遵循着一条从“有”(Il y a)到“孤独”(hypostasis)再到面向他人的渐进过程。其中,“有”是一个终将被突破的过渡环节。许多评论家认为,列维纳斯在逻辑上预设了一位善良上帝的存在,作为与他人面对面伦理关系实现的保证,而这也是“有”必将被克服的原因。但其实,列维纳斯的上帝是源初异质性的显现,他的相关思想是一门“使意义成为可能”的哲学。将语境还原至他所身处的现象学运动中去,他希冀超逾胡塞尔的意向性和抗拒现代战争的努力,并一直在致力于捍卫主体性这一行动。  相似文献   
39.
当你的回球总是无法落进对方场地,试着调整击球动作,没用,想找回正常状态,却想不起来它是什么。所以,你就开始埋怨幸运女神为什么不站在你这边,怀疑球网高度是否正确,场地尺寸是否量错了,并希望最好没有人看到你这样的表现。  相似文献   
40.
李冲  牛广妍 《教育评论》2023,(12):110-115
随着生活场域的扩大,中学生面临的社会适应任务骤然增加,其自我意识取向需要及时从自我转向他者。结合法国伦理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中学生在自我取向的自我意识无法维持时,要将主体地位让渡给他者;察觉到他者的存在后,开展对他者的再认识;在与他者交往中,建立非对称的伦理关系。未完成嬗递的中学生容易步入自我主体论的困境中,表征为自恋、同伴拒绝与个体人的膨胀。教师可以通过关系重塑、弥合分裂与提供榜样示范的路径,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校园与社会中的他者,转变其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重建他者与自我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