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360篇
科学研究   149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6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家传是古代重要的著述样式和文章体式。在唐代以前,家传主要是一种著述样式,记载某一家族的多个人物,属于史部书籍中杂传的一类;唐宋是家传的变化时期,开始向仅记一人的单传演变;宋代则进一步出现了以家传为名的文传;明清以后,家传成为集部文章之一体,是一种文传。而六朝那种记录某姓氏多个人物的家传样式则几乎消失。  相似文献   
52.
管青山 《青年记者》2007,(20):24-24
广义上,作为生活方式的人类各种生产实践活动都属于文化的范畴。而人类的传播活动作为这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始终,举足轻重。在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诸多研究活动中,西方文化研究学派基于文化的视野,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把传受关系的研究纳入二者文化关系的架构,将使我们的认识更生动、深刻。  相似文献   
53.
通过梳理晚清学术著作对《毛诗传笺通释》的引用和评价情况发现,马瑞辰运用假借字判读的方法进行文字训诂既是对乾嘉学术的传承,又为晚清学者留下了足资借鉴的学术成果,其以三家《诗》证明毛《诗》所得出的学术结论,为晚清三家《诗》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晚清学者在《诗经》学研究方面对马瑞辰的重视程度不足。分析晚清学术著述对《毛诗传笺通释》的征引和评价,探讨马瑞辰对晚清《诗经》学的影响,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马氏《通释》在清代《诗经》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对学术界此方面的研究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4.
中村之钦是生活于日本江户初期,与伊藤仁斋齐名的汉学儒生。所著《笔记诗集传》在日本有广泛的影响。其书株守《集传》,择演朱说之善者,略作增补,以为学生提供教本,呈现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下《诗经》在日本流播态势。同时充分汲取中国晚明《诗》学成果,致力于诗情的感受体验,以阐发经典圣意的解经路径,开启了日本任情解《诗》、多元阐释的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55.
朱熹在建构《大学章句》的体系时,采取了一种志与功相统一的说理方法。这种方法既表现在《大学》经章里,也表现在《大学》传章里,而且在不同的说理层次上,存在着不同的志与功的统一,既有纲领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也有条目之间的志与功相统一,这分别体现在经章与传章里,而且基本上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56.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感情,或谈论艺术见地,或咏叹画面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诗歌借助书法,与绘画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映生辉,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色。题画诗源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学术界持北宋者居多,也有学者认为北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但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杜甫就曾有许多咏画诗,被后人认为是题  相似文献   
57.
曾坤 《语文知识》2015,(4):21-22
《诗经·邶风·静女》这首诗清丽可人,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深受文学爱好者的喜欢,也曾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现在还保留在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但是关于诗中的"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一句,人们一直将其理解为女子第二次赠送礼物给男子,如朱熹在《诗集传》里就这样解说:"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中华书局出版的由刘毓庆、李蹊译注的《诗经全译》对这两句诗的翻译  相似文献   
58.
不管怎么说,那样的青春已经成为往事。只是想起那个位置,想起那段时光,会感到一丝遗憾,和铺天盖地而来的美好。高三的时候,我坐在第四排靠窗的位置。教室在二楼,通过窗户能看见很大一棵芒果树,叶子常年都是绿色,花园里有个小池塘,塘中一个红亭,亭边栽着几株桃树。我不是学霸,和我的同桌一样,是个普通人。那时候班里有个特别漂亮的姑娘,瓜子脸长头发,在男生里人气很旺,特别受欢迎。据我所知,暗恋她的男生有十四个,包括我的同桌——外号叫"大熊"。这个漂亮的姑娘在我们寝室里的代号是"小软"。大熊  相似文献   
59.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从安德逊认知三段式模式,探讨汉英同传中省略策略的合理性。对实验过程进行录音,并对译文进行转写。在实验结束后回访并记录译者使用省略的原因。最后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同传省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0.
"故事化"叙事欲望源于史官群体为了挽救其在先秦时期文化政治地位的坠失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姿态,由此也奠定先秦史传文献"事语"这一文体形态。先秦"事语"文献可以从编年体、"事"与"语"之间组合两个角度进行形态学划分。按照前一标准,"事语体"可划分为编年体"事语"与本末体"事语"两大类型;按照后一标准,大致可划分为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三种形态。这些次生态文本之间存在交叉融汇的地方,言显事隐、言隐事显及言事并重这些形态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与编年体结合,甚至互相之间可以被有机组合在同一文本中。站在演进的立场上看,言事并重的叙事模式高于言显事隐、言隐事显这两种类型,当言事并重方式出现之后,先秦史官群体的叙事技巧已臻于完善,从而预示纪传体文献的即将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