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360篇
科学研究   149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127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62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一晚明是一个奇特的时期,解读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阅读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叙事文学作品。相关作品的资料整理、文化解读,国内各种专著已经很多了,黄卫总教授的《中华帝国  相似文献   
92.
郁达夫的小说多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风格为主,这与他在国外的经历和经常涉猎国外书籍有关。本文选取他的代表作《沉沦》,试从感伤主义、自叙转体例两方面来分析西方文学思潮对其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94.
陈基是元末重要文人,但其生平历来缺乏详细考辨,一般都沿袭尤义《陈基传》中的说法。实际上《陈基传》所漏事迹颇多,又多有不确之处。从现存材料可知,陈基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年少求学,三游大都,吴中授馆,出仕张士诚和入明余生。陈基曾三次北上游谒、早就寓吴结交名士、授馆期间与出使江浙的朝臣往来、在张士诚接受元廷招安前就已投靠、在从征淮安过程中方提升左右司郎中等,这些事迹均可补充和纠正《陈基传》的缺谬。  相似文献   
95.
通过研究和分析《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以及长度单位"里"的换算规律后,对《穆天子传》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提出《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之邦的地理位置是在今甘肃省酒泉一带。  相似文献   
96.
八大山人传     
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相似文献   
97.
站在女性关注的立场,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这三部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连续性。一方面,顺着作品本身的思路,这三部小说表达着萧红对于女性由受压迫到觉醒再到幻灭的命运的思考,另一方面,联系萧红的亲身经历,这三部小说又埋藏着她自身理想一步步破灭的悲剧。文本内的被思考者和文本外的思考者的双重悲剧呼吁着整个社会和女性自身对女性独立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8.
祖籍浙江奉化的孙能传秉承了家学的深厚渊源,在古籍编纂体例上有独到之识。孙能传虽受排斥,退仕归乡,但面对明末全面腐朽的状况,仍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感,编纂了《益智编》一书。该书融诸多编纂体例与方法于一体,既承续了史学鉴往知来的精神,又发展出“益智致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99.
随着国家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与帮扶,大量青年教师投身新疆的教育事业。青年教师在教学经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对此,雁阵式"传、帮、带"的方法被应用其中,用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0.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总论、分类论、重章叠论的形式,显现着孔子的诗学理论。其论在儒家大文化背景下,注重诗的内在涵义,注重诗篇的整体建构。汉代诗学虽日传其衣钵,却背离孔子诗论之旨,以经学家法来训诂释义,将诗变成穿凿附会的道德说教。朱子诗学虽有依其旧说之嫌,但辨识否定,与孔子论诗不期而合。遇合之中,在文本体味、创作群体、天性人欲、赋比义释说、意象审美上变动增益,多所创见,凸现朱子诗学改造儒家思想并将其推向高峰——理学体系渐趋形成的文化传承的深厚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