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1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教育   30222篇
科学研究   1451篇
各国文化   89篇
体育   1196篇
综合类   1163篇
文化理论   157篇
信息传播   1680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535篇
  2022年   619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1399篇
  2014年   3347篇
  2013年   2362篇
  2012年   2712篇
  2011年   3038篇
  2010年   2634篇
  2009年   2511篇
  2008年   3056篇
  2007年   2176篇
  2006年   1660篇
  2005年   1407篇
  2004年   1247篇
  2003年   1202篇
  2002年   886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清新动人,细腻优美;生活在中国盛唐时期的自然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两位诗人的自然诗歌虽均为读者喜爱却各有千秋。本文试分析对比两位诗人自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相似文献   
972.
《喧哗与骚动》自1929年面世以来,就成为当代美国小说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述结构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并在逐日深刻、多元的阐释中展现出它惊人的理论空间。本文即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借用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的自我理论,对这部小说中昆丁、杰生、班吉三个人物进行分析,以揭示在他们将欲望投向凯蒂的过程中,自我观念的形成和坍塌。  相似文献   
973.
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与反讽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内在契合性。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在小说《十九号房》中立足女主人公苏珊的视角,同时结合并转换运用不同视角,将客观叙述内化为人物心理活动,将主观情感外化为象征意象,形成主观与客观的对立,实现对女主人公的反讽,进而对女性追求自由独立过程中源于自身的从精神上依附男性、家庭中自我价值缺失直至逃避自我等问题进行了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974.
张涛 《中国教师》2011,(1):72-74
<正>绿色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既可以理解为环保的、可持续的,又可理解为和谐的、开放的;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环保的,又可理解为人文的、生命的。这些对绿色不  相似文献   
975.
禅宗公案是禅宗与中国佛教其他派系差异性的最突出体现,其采用的对话言说方式更是其独特性最佳外显。禅宗公案的对话是中国对话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论语》、《庄子》中的对话以及西方的对话相较却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禅宗公案对话与《论语》、《庄子》中的对话以及与戴维.伯姆所倡导的对话的不同。  相似文献   
976.
977.
宋新华 《师道》2011,(3):61-62
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相似文献   
978.
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和信息源入手,探讨了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79.
本文主要以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象表现特征为中心对象,并就其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象艺术、意象关系以及意象表现特征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现代标志设计表现过程中的虚拟性、联想性、情感性等特征对当前标志创意具有深刻影响,把握这种特征,有助于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创造出超越传统物化表相的全新的视觉形态,传达现代标志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980.
卡夫卡的小说是作者生命的体验,是一个深邃丰富的艺术世界。文章对《变形记》、《地洞》、《城堡》、《饥饿艺术家》进行了文本分析,探讨卡夫卡的精神世界所呈现出的对当代及未来社会的预见性。小说家通过艺术地呈现现代人的追求和内心世界来凸显人类的生存困境,真切地预兆着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