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连大学学报》2017,(5):24-37
大连市区最长的河流——马栏河,发源于市区西部边缘的大连与旅顺分界岭——鞍子岭,河源高度328米,流经鞍子岭沟口、南岔沟沟口、岔鞍村、五岔营子、王家屯、韩家屯、棠梨沟、柳树沟沟口、金家沟沟口、张家村、湾家村、马栏村、富国街,于星海湾入黄海,全长约22千米[1],比降9.34%,流域面积93.4平方千米[2]59。它不仅是独流入海的"大连十条主要河流之一"[3]90,有数亿万年的厚重文化底蕴,数千载的人文积淀文明史,而且是上个世纪"引碧入连"二期工程完成之前的近百年间的大连市母亲河。  相似文献   
22.
在建筑中再现自然这一自然的生态观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尤为重要."内部空间的外部化"是重要的处理手法之一.举了几个典型的实例来说明内部空间的发展趋势,并且进一步地阐释了人、建筑、自然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23.
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学者约瑟夫·洛克半个世纪前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生活、工作了28年,写下数百万字记述纳西族历史与文化的著作,拍摄了数千张反映三江及其流域自然生态、民族风情的图片并将其推介给全世界。20世纪上半世纪,柏格理、王树德、高志华、张道惠等英国传教士,在以贵州威宁石门(石门坎)为中心的乌蒙山区,创造了数个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史上的奇迹:首次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首次创办乌蒙山区民族学校;首次在西南苗族、彝族地区实行男女生同校(比蔡元培先生1912年提出男女同校早7年);首次实践双语(汉语、苗语)教学;首次在西南地区建设足球场、游泳池;首次在乌蒙山区创办医院、孤儿院、麻风病医院……到上个世纪40年代,柏格理等传教士和苗、彝、汉族有识之士,已先后在云贵乌蒙山区创建小学、中学96所,盲人学校2所,并为苗、彝族培养出包括4个博士在内的一大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王大卫的《天地无极》和《寻找那些灵魂》,以洛克、柏格理在中国的经历为主线,生动记述了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这段令人感动和震撼的历史。  相似文献   
24.
王育静 《现代教学》2011,(10):28-29
理论研究发现,人生存于三重生态,即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重生态和谐存在、圆融互摄,人的生命即得以安顿,找到精神家园,人格健康舒展。这恰与《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吻合。而经验告诉我们,校园是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学校既应是教师快乐工作的职场所在,还应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心灵家园。  相似文献   
25.
信息时代,不管学校大小,都应具备一些与媒体沟通、交流的知识和能力。我们都应作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就像柳宗元所写的“歙乃一声山水绿”,听见一声橹响,就看到了山青水碧的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26.
课堂生态是通过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特征直接或间接影响师生教与学活动成效的主要外因之一,而其影响方式往往将课堂动力作为切入点或聚焦点。学生自身和群体的特征,课堂生态的好坏,教师与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整合程度等因素都会对课堂动力产生影响,而课堂动力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左右着课堂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屈原的诗歌杰作《离骚》营造出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浪漫神奇世界,蕴涵着博大精深的生态意识。在自然生态方面,天时节序,风雨云雷,山水景观,万物滋生,为屈原的文思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人文生态方面,险恶的政治环境迫使他上下求索,追根溯源,正本清源,寻找崇高的精神力量。在生态象征方面,《离骚》广泛借芳草喻贤臣,借恶草喻佞臣,高度艺术性地沟通了生物属性与人类品性的联系。其大生态意识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28.
王晔 《上海集邮》2006,(8):12-13
沈阳被获准举办“2006世界园艺博览会”后,公告征集会标、会歌、吉祥物、招贴画。要求立足于沈阳北方地域特色,突出园艺博览会的世界陛,内含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园林园艺等内容,注重体现人、城市、自然和谐发展。共收到国内外780人的1863件作品,其中会标作品1631件。经专家三轮筛选,44万多人次网上评选,最终确定了沈阳市民张智设计的会标,沈阳湛蓝商务广告有限公司设计的吉祥物。  相似文献   
29.
诗意的生态     
记不清具体从什么时候起,全世界都在谈论“生态”,这两个字不光是媒体炒作最多的主题.还是普通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我想,一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二是在人口膨胀的21世纪,居住在空间日趋狭窄的地球上的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珍视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就是珍爱我们的生命。这种盎然的健康生存景象,的确值得欣慰。  相似文献   
30.
既然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就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科学地回答又是什么力量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生、发展的。文章从以下四个层次论证了人类及其社会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生活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生、发展的永恒内在动力。第一,人类对食物的保障性基本生存需求,成为社会生产力产生的第一内动力;第二,人类对生活消费资料需求量的增长及其结构的多样性始终是社会生产力中剩余劳动产品产生并可持续性增长的不竭内生动力;第三,人类为了生产多样的生活消费资料,必须进行多样的生产消费,因此从源头上说,生活消费是生产消费的原始内在动力;第四,必须从社会生产力产生、发展的源头上倡导并致力于清洁的生活消费,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