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3篇
教育   131篇
科学研究   5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选题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的质量。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承载着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载体,优化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是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文章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科技项目的构成、不同类型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选题模型,分析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重大科技项目选题的经验;提出了根据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性质采取差异化选题机制、探索性技术研发和战略性技术研发类项目选题引入“查需”机制、战略性基础研究和战略性技术研发选题“三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193.
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龙头或领军企业牵头创新团队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前沿引领技术瞄定的新型使命型科研联合攻关模式,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保障高质量科技供给,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以2000—2019年中国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为研究样本,采用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及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牵头创新团队合作的基本特征、网络结构及时空演化规律。结果发现:随时间推移,企业牵头创新团队合作项目逐渐增加;牵头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民营企业占比逐渐上升;合作类型以“企业—高校”为主,科研院所作用有待提升;技术领域呈现明显阶段性特征,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紧密相关;企业牵头创新团队合作网络逐渐形成基于“业缘型”的核心集群,长期核心创新主体在稳步增长;企业牵头创新团队合作网络时空分布符合等级扩散和接触扩散规律,时空发展向“亲缘型+地缘型+业缘型”模式演化。应分别从政府与企业层面进行持续巩固与加强,以发挥企业牵头创新团队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和组织平台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4.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科技金融是创新的血液,深入研究非正式制度资源对企业获得风险投资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打造“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加快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创业板2014—2019年期间上市的389家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探究非正式制度资源对民营企业风险资本融资的影响以及企业股权制衡度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由于民营企业非正式制度资源潜在的“资源诅咒”效应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潜在影响,以高风险高收益为核心商业模式的风险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不具有非正式制度资源的企业。进一步探究非正式制度资源的作用机理,发现拥有非正式制度资源的企业偏好低股权制衡度的资本结构,而这一“集权”动机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寻权”动机相冲突,进而影响风险投资介入意愿。稳健性检验支持了上述发现。  相似文献   
195.
对于作为所有技术问题总机关的基础研究,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从宏观政策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特别是针对实际行动层面的系统讨论。鉴于此,梳理我国中央和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总结得出世界科技强国发展基础研究的六方面共性特征,比较发现我国当前基础研究发展存在组织攻关模式单一、好奇心驱动的研究项目布局不足、非共识和颠覆性项目组织管理匮乏、人才发展环境受限、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与开放合作交流受阻等六大问题,基于此提出强化建制化攻关组织模式、设置自由探索式研究项目、制订新管理机制、营造稳定人才成长氛围、探索适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开放合作机制等加强我国基础研究的六点对策建议,为促进我国全面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科技强国是现代化强国的核心要义,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从战略体系视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全局中系统推进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具体包含:(1)界定科技强国战略内涵,建立“战略环境-战略目标-战略能力-战略行动”战略体系分析框架;(2)分析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环境,准确研判长远发展大势,牢牢把握科技战略机遇;(3)丰富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4)提升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能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战略人才力量;(5)深入推进科技强国建设战略行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197.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靠单项技术,而是要形成强大的国家技术体系,即"国家平台"。信息技术3.0(IT3.0)时代一定会产生不同于IT 1.0和IT 2.0时代的新技术体系,这是中国构建自立自强信息技术体系的难得机遇。未来的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将朝着领域专用、百花齐放的方向发展,中国的优势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充分体现。构建信息技术体系应重视5个原则:(1)正确处理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的辩证统一关系;(2)以系统结构创新为主,重在跨层纵向整合;(3)发展开源生态,构建技术命运共同体;(4)重点发展领域专用产业生态;(5)大力发展敏捷设计和敏捷制造。文章还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院刊》"构建自立自强的信息技术体系"专题的8篇文章,这些文章侧重于技术方向和科研模式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科技人员探索建立信息技术新体系的努力踪迹和期望的愿景。  相似文献   
198.
《科学中国人》2023,(11):78-79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省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2〕22号)、《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深化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的若干意见》(浙科发规〔2023〕21号)、《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科教〔2023〕1号)等文件精神,浙江省科技厅决定启动2024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