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迎新 《大观周刊》2006,(29):54-54
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茶人一卷书,尽享淘茶乐。淘茶铺,个人、厂商进行茶品、茶具交流、推广、销售的淘宝之地,佳茗、美器让我们一同分享。[编者按]  相似文献   
72.
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出土了举世瞩目的唐宫茶具系列,这套包括了制、储、饮的精美金银茶具,是我国目前所知时间最早、组合最完整、等级最高的成套茶具,也是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这套茶具有茶笼、茶碾、茶罗子、茶炉、茶匙、茶盆、茶碗、茶托、调料盛器等,包括了从茶叶的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等全部工艺流程和饮用过程所用器具。这是一套供奉佛寺之物.  相似文献   
73.
传统茶文化应是传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统茶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有利于调节师生的情绪,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启发智慧.传统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内容可包括茶礼、礼道、茶具等文化.  相似文献   
74.
中国茶     
《中国科技信息》2004,(11):40-41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皆起源于中国。在唐朝陆羽的《茶经》里,这样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茶叶的始祖是神农氏。这是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干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顺理成章,也就是茶叶之神。  相似文献   
75.
《知识窗》2007,(8):F0002-F0002
中国的紫砂艺术,以茶具为主,另有少量花盆、笔筒、碗碟、陶刻等。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76.
茶由古代的药发展为后来的饮料,现在又回归到药,是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绿茶含有茶多酚、茶多糖、氨基酸、茶色素、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其中以茶多酚含量最高,约占茶干物质的18~36%。绿茶具有解毒、抑菌、抗病毒功效,长期坚持饮茶,可防病治病,延年益寿。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绿茶被人们广泛地用于抗病毒,防“非典”,其有效成分就是茶多酚。  相似文献   
77.
《收藏》2008,(2):183-183
明初由饮茶而兴盛起来的紫砂文化,从一开始便由共发展的三条轨迹而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一、作为优秀茶具品种,紫砂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紫砂文化。二、紫砂发展历史是历代的工匠与艺人在紫砂造型工艺和装饰手法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的过程。三、历代文人出于个人喜好,指导工匠开发适于文人使用的新壶款,或题诗作画,  相似文献   
78.
说说藤编茶壶囤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宪孝 《收藏》2010,(10):112-113
我国劳动人民饮茶的习惯由来已久,因此创造发明了多种形式的饮茶方法和各式各样的茶具及与茶具相配套的辅助用具。茶壶囤子就是其中的一种辅助用具,其主要作用是冬天保温,同时保护茶壶。  相似文献   
79.
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介绍了茶叶工序所需要的二十多种茶具,准确翻译这些茶具,让国外读者正确认识这些茶具,能够让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对外传播。范畴化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式,对客观事物的翻译也往往会涉及两种语言间认知范畴的转换。本文从认知范畴理论出发,以《茶经》英译本为例,分析古茶具翻译中涉及的范畴化问题为茶具和类似生产生活工具的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0.
赤峰博物馆馆藏一套辽早期银茶具,为伊德妃墓出土。伊德妃本为后唐皇帝李存勖的妃子,后跟随耶律德光来到辽地。该文结合陆羽《茶经》等史料对12件茶具的形制、功能进行分析,并推断辽早期饮茶方式承袭唐代,同时分析该套茶具出土的意义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