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李庄漏罪案以撤诉而中止,出人意料,又在法理之中。回顾李庄案第一季、第二季全过程,世人会发现这桩发生于重庆的案件,其影响并不局限于重庆,在过去近一年半中几乎搅动了整个中国。大众被其裹挟,因之分化。有人大骂李庄无耻讼棍,有人却为其鸣冤不平,当然也有人选择旁观。社会涌动着一股强烈的激动、不安、紧张的情绪,尤其是法律界人士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在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今天,李庄案的出现耐人寻味,其标志意义必将载入中国法治史。李庄案曲折跌宕、幽明交替的情节发展令观者心惊并感慨;而其新局又使人们对法治未来保持着憧憬和期待。它让人真切地看到了一个冲破阻力,坚毅前行的中国。  相似文献   
102.
沈惠光  赵英  梁宇 《当代学生》2011,(17):21-23
案情回放小王是安徽人,1993年4月出生。他人小志高,小学五年级时就喜欢上了语文和政治课,他热衷于阅读相关的书籍,并能把书中内容倒背如流,与同学们聊起  相似文献   
103.
《今日科苑》2014,(1):126-127
<正>韩大爷的儿子韩某与邻居史某因琐事发生口角,韩某上来就打,将史某右眼部打伤(经鉴定为重伤)。此时,韩大爷该怎么办?家庭中发生了刑事案件或家人牵涉到刑事案件中,要相信和依靠司法部门去解决。家庭成员应当做的是:(1)在亲属的犯罪行为尚未被发现时,劝他赶快自首。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依法从轻、减轻以至免除刑罚。  相似文献   
104.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可以将这热点充分体现出来。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都可以适用,笔者认为,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是最主要的适用阶段。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  相似文献   
105.
今天,非常高兴能代表市法院参加这次演讲比赛,和大家一起感受党的光辉和雨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赤诚法魂铸天平争为党旗添光彩》。90年岁月沧桑,90年风云激荡。多少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在我们耳边久久回荡,激励着我们为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奋发图强!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奋勇争先、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正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党旗添光增彩。请随我一同走近他们——2011年1月27日,已是凌晨5点,市法院大法庭里灯火通明,全国优秀法官、市法院刑一庭党支部书记、副庭长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第三极书局、风人松书店、光合作用书房,这些有着较大影响力的民营实体书店先后陷入经营危机,甚至倒闭。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透露,以上述书店为被告人或被执行人的案件已陆续进入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07.
证明责任问题是诉讼证明中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它起源于罗马法,不同诉讼形式下的证明责任的内涵亦有所不同,它与诉论程序的性质、形式和特点有着直接联系。我国刑事诉讼法证明责任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公安司法机关须承担证明责任;(二)某些当事人亦负有证明责任;(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负证明责任,但应如实陈述。  相似文献   
108.
各国立法对公布成年被追诉者的姓名多采取回避与默认,甚至是明示态度。限制或禁止公布被追诉者姓名的规范多为效力层次较低的行业准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是否应当报道被追诉者姓名"的规范存在更大的完善空间,目前对姓名是否纳入隐私的问题尚存在争议。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姓名是否在任何时候都不属于公共信息。而且,哪些情况下应当将其列入隐私权范畴,需要一一加以判定。我国立法及司法实务界提供给被追诉者私人信息的保障与救济渠道还不够,有必要构筑以行业规制为基础,民法救济为纽带,以刑法救济为保障的姓名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9.
虽然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庭前会议制度,但对作为庭前会议重要内容的证据开示却未在立法层面上做出明确规定。被告人在庭前会议中的证据开示请求权更是处于缺失状态。赋予被告人证据开示请求权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被告人的听审权,进而增强我国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同时也可以在客观上衡平控辩双方不对等的资源差距,削弱控方以往在法庭上的强势地位,为促进庭审中双方的实质性平等对抗,为实现庭审中心主义发挥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在无罪推定原则已被广为世界各国接受的今天,任何在法院定罪前可能误导裁判者产生被告人有罪偏见的情形都应当被禁止。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被告人穿着囚衣式的号服在法庭上受审的现象,这对于被告人人权的保护十分不利,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反思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