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0篇
科学研究   10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日报道,欧洲一跨国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新型人工角膜,首次成功移植给了一位盲人患者,使其视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人员称,如果后续试验获得成功,预计这种人工角膜可在2010年年中投放市场。角膜就像眼睛最外层的镜头一样,可以把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62.
广西横县南乡镇大化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农有穗,有一双神奇的眼睛,瞳孔是蓝色的,灯光照射下还能发出蓝绿色的光芒。而且,他还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能够清晰地看书写字,和白天一样。正如村里人说的,他就像是长了一双“猫眼“,从外观、习性到能力,都和猫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3.
《科学生活》2009,(6):20-21
著名女歌星蔡琴在多年前就患上了眼疾,患有视网膜脱离症,甚至有失明的危险。她在参加某次电视节目时还要主持人扶上舞台中央,原来是眼疾复发,视力受到了影响。蔡琴根本看不清台下的观众,但在台上蔡琴依然有专业精神,在演唱《你的眼神》时,向台下观众说:"虽然我的眼睛看不见,但是我要你们看见我的眼神。"视网膜脱离到底有多严重?您是否了解视网膜脱离的症状?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就请上海市曙光医院眼科的缪晚虹副主任医师,为大家作一次关于视网膜脱离症的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64.
有些人认为,近视眼患者上岁数以后不再会老花眼,实际上这是不确切的。正常情况下,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出来的光线进入眼,经过眼内折光系统晶状体的调节活动,形成的物象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是人能够看清物体的基本前提。正常人眼对6米以外远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无需作任何调节,即眼的睫状肌完全放松,它牵拉着的晶状体处于相对扁平状态就正好让物象落于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65.
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类透镜,中间厚而边缘薄,我们称之为凸透镜.它的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图1,其中F为焦点,f为焦距).如果物体在凸透镜前的不同位置上,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就会有不同的会聚情况,即物体成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凸透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
王侠 《高中生》2008,(24):50-50
眼睛的晶状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凸透镜,视网膜就是屏。眼睛看到的物体,是该物体经过"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的结果。物体所在距离不同,人眼可以通过肌肉松紧自动调节"凸透镜"的焦距,使像落  相似文献   
67.
亲妈?后妈?     
小明背地里给妈妈起了个绰号:"百变金刚"。当然,妈妈肯定不会改变自己的模样,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妈妈的脸色总是变来变去,一会儿像亲妈,一会儿又像后妈。为什么呢?说来还怨自己,谁让自己的成绩忽高忽低呢。  相似文献   
68.
林楚 《少年月刊》2011,(12):55-56
1.老虎、狮子都是夜行动物,到了晚上,光线很弱,但它们仍然能外出活动捕猎。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它们眼球后面的视网膜是由圆柱形或圆锥形的细胞组成的。圆柱形细胞适合于弱光下感觉物体,而圆锥形细胞则适合于强光下感觉物体。  相似文献   
69.
呼吸一次需花时间5秒(其中吸气2秒,呼气3秒)。在视网膜里获得清晰的图像,需要秒的曝光。分布在舌面的味蕾细胞,平均寿命10.5天。指纹在新生儿诞生前6~8周形成。  相似文献   
70.
为什么普通的电影并不能给我们带来震撼的3D立体感受呢?这得从我们心灵的“窗户”—眼睛说起。我们的两只眼睛一左一右相隔大概6厘米,这意味着假如当我们看着一个事物时,两只眼睛是从左右两个视点分别看的。左眼看到事物的左侧一点,右眼看到事物的右侧。当两只眼睛看到的事物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左右两面的印象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