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课标和新教育理念要求语文教师着眼于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进行开放式教学。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急功近利,着眼于考试、考分,日常文本教学肢解成了考纲、考点,课堂上经常谈的是考试秘笈,练的是考试技法,语文课很少去开掘语文价值,更别提滋养心灵、提高人文素养了。因此,学了多年语文,仍不谙人情世故,不懂基本礼仪。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语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和谐,缺少了品质。  相似文献   
22.
高丽 《教育文汇》2014,(8):20-20
又一个春天,小草绿了,柳条抽芽儿了。我触景生情,又想起那简陋的乡村小学,那一群被山风吹皴了红脸蛋的孩子,那个叫小玉的女孩和她那串用花花绿绿的糖纸做成的手链。  相似文献   
23.
小学语文教改的天地里又迎来一股新风"简单教语文",还沉醉在"多途径结合教学"中的教者们又一次陷入"整改"的境地.我们不知道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但我们明白"语文究竟是什么".语文是人的精神生命的承载体,正因为有了它,人才会触景生情、才会睹物思人、才会享受内在的精神旅途,缺少了它,人的生命只属于物质,没有灵魂的空间.但是从我们目前的教学状态来看,许多人都把语文看作是人的生活的附属物:认为语文纯粹是因为生活需要才存在,使得语文失去了理想,失去了生命状态,是一种"惟利是图"的机械操作.  相似文献   
24.
由大山胸中喷薄而出的溪流,遇阻而绕,逢险必跃,时而温柔文静,时而激情四射,流得自如,行得洒脱。触景生情。笔者突发奇想:如果将小溪的风韵,融入语文教学口语交际的课堂,岂不可以产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奇效?一定会使口语交际的评价艺术得以升华,别开生面,使课堂生机勃勃,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25.
听雨     
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暴风聚雨……各种各样的雨态以及风声雨声、电闪雷鸣的气势和声色,很容易使文人墨客触景生情,涌动文思。从《诗经》中的“甘雨时降,万民以嘉,谓之醴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五代韦庄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相似文献   
26.
触景生情     
【真题再现】 日暮倚杖水边① 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大夫泽畔行吟处,尔辈何伤吾道在,苍颜华发今如许,撩人羁绪乱如丝。司马江头送别时。此心惟有彼苍知。便挂衣冠已慢迟。  相似文献   
27.
知关于情和景的关系,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情景交融等等,本文对这三种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对月     
自古以来,日月星辰,雨雪霏霏等平常的自然景观,都是细腻多情文人的写作素材。在他们的眼里,一切自然景观都富于灵性,品味它们,品味人生,或喜或悲,或颂或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下面,我们来看看贾平凹的《对月》、梁实秋的《雪》和巴金的《星》,它们都是作者触景生情的心灵独白。  相似文献   
29.
苏幕遮     
这首词通过秋景的描绘。抒写词人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碧云、黄叶、翠烟,渲染夕阳下的秋景,借以加深印象、乡魂、旅思、愁肠、相思泪,映衬触景生情、夜不能寐的客子离恨。  相似文献   
30.
仲洁 《视听纵横》2002,(3):104-104
即兴采访,有人称之为即席采访。即席采访方式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电视报道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即兴采访是对记洞察力、判断力、反应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检验。同时,也是观众检验记提问水平的标尺。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笔想在这里谈谈其中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