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5028篇
科学研究   304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12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4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405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32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赵翼在《陔馀丛考》中有关六言诗的评价可谓触及六言诗发展的实质问题。本文通过解读赵翼关于六言诗的一些观点。例如,赵翼认为六言诗的起源不始于谷永,偏爱王维的六言绝句,并认为六言诗没能兴盛是因为“其虽工但非天地自然之音节”,结合赵翼的诗学理论,客观分析上述观点。与此同时。试对六言诗的发展和最终没能繁荣的原因做一个粗浅探究。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了用“辅助数列法”术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高考中常见题型,通过给出一道题的变式训练,归纳总结求通项公式的“辅助数列法”.  相似文献   
93.
数列是中学数学中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研究数列性质,进行数列运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对数列的许多问题,只要求出其通项公式就可迎刃而解.所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学习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下面针对给出数列的不同方式,谈谈相应的求通项公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熊生贵 《今日教育》2011,(10):40-42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围绕“三维目标”的各种讨论一直是新课改推进中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95.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96.
数列问题在高考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列综合题以其综合性强、难度大、技巧性高等特点常被作为高考的压轴题.在数列问题中,经常出现一些非常规的递推型问题,直接运用递推法往往难以求解,这时我们可以尝试将其转化,变成熟悉的常规形式或已有的模型,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强化化归意识,有助于提高解决新异问题的能力.下面分类举说...  相似文献   
97.
数列递推公式的意义:若已知数列的第一项a_1且任一项a_n与前一项a_(n-1)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类型1形如a_(n+1)=a_n+f(n).解法: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a_(n+1)-a_n=f(n),利用累加法(逐差相加法)求解.例1已知数列{a_n}满足a_1=1/2,a_(n+1)=  相似文献   
98.
“班班通”工程是一项包括课程资源开发、传输使用及教育教学等项内容的系统工程,是“校校通”工程的深人和发展,是中小学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拓展工程。  相似文献   
99.
数列的通项是项与序号的变化关系,该关系中的常数、结构形式、项与序号的匹配关系始终保持不变.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就是将递推公式中不同形式的邻项关系,围绕这些不变因素,进行分离与重组、变形与整合的思维对策.  相似文献   
100.
颜华 《课外阅读》2011,(3):198-198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标注某字“通”某字,有的标注某字“同”某字,如同是《论语十则》一课,注释就有三种说法:①[说(yue)】:“悦”的古字,愉快。②【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