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9篇
  免费   3篇
教育   2449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张赟赟 《今日科苑》2010,(8):227-227,228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对孝的阐释已经蔚为大观,本文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结合前人观点和其他儒学著作,阐发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探究《论语》中的孝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2.
所谓经典,狭义上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典范之作。2009年浙江卷选取《论语》中的一段文字,考查对传统经典文本的解读,这是经典文段以解读的形式在高考试题中第一次闪亮登场。近年来国学热一直持续升温,传统经典文化作品成为高考考查的对象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63.
郝敬以孔子思想为宗旨,将《论语》解释与现实社会搭挂起来,使经典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故《论语详解》中虽也不乏私意穿凿之说,但郝敬敢于提出新见的注经方式,对于明末经学局面的拓展,无疑具有相当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4.
论语·雍也》有“宰我问仁”一章,历来对其注解众多。根据对“井有仁焉”的理解不同,大抵存在2种解读:一种认为井中有人(或仁人);一种认为宰我以“井中之仁”设喻,“仁”或可通过行事而取。2种解读似乎都忽视了“君子可欺”相悖于儒家忠信之道的事实。文章考察历代注家对本章之释义,联系《周易》之《井》卦剖析“井有仁焉”所含蕴的意义;并结合出土文献,以及对“欺”“罔”等诸字之研析,将“《井》卦之仁”与“君子之仁”“圣人之仁”试作勾连。该章中,孔子与宰我的对话焦点,或为君子可施“《井》卦之仁”。  相似文献   
165.
典籍英译中,"厚翻译"为译本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以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译作。本研究从理雅各《论语》出发,分析其中"厚翻译"的表现形式,探讨理雅各"厚翻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6.
传统的国学研究虽然与近代以来传入的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并非泾渭分明,但也必须客观地承认,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不少差异.学术史形成的国学研究的独特方法,许多精粹之处,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 证实与证伪 认真研读《论语》的人都会知道,《论语》文本多字少字的例子很多.这种情况,在《论语》中似乎形成了一种规律,一般存在于逻辑难通、义理难安之处.因此,当某些篇章一定要曲为之解的时候,或者是牵强附会地解释之后,还是在文字上感觉疙里疙瘩、意思上觉得别别扭扭的时候,就非常有必要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存在多字少字的情况.特别是"多"出之字,实字固然会产生直接影响,扰乱人们的理解思路;就是虚字,虽然产生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它们的干扰作用有时却很大.常见的情形是,这些虚字往往被误认为实字去解释,结果则总是强为之说,而且是越说越远离本意,造成重重迷障,使后世学者不知所从、徒唤奈何!实际上,能识别某些"多"出之字为虚字,只是在正确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而对此类问题的根本解决之策是,应该干脆利落、完全彻底地指出它们本来连虚字都谈不上,原本就是多出之字!倘循这样的思路,《论语》许多篇章和字句的解释,就会柳暗花明、豁然贯通.  相似文献   
167.
本文阐述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选修教材教育观,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把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选修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8.
先有了创新意识。才有了创新能力;意识是一种思想的形成,能力是一种成功的实践。要论语的创新教育,当然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始。倘若要再深究一下,创新意识又从何孕育?其实是“质疑”使然。有了“质疑”,凡事都“疑”他一两下,新的东西就会从旧的东西里蜕变翻新出来,小小稚苗就会从已经“板结”的土壤中萌发出来。  相似文献   
169.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学领域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而《论语》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儒家经典,在教学方法上也有很多深刻的阐述。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在当时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到现在仍然有其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