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2篇
教育   900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对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众论者均从“茶会”出发,探寻其对知识分子群像的讽刺意味,而本文从“茶会”出发并附及主要人物齐颐谷以论述二者在小说叙事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萧伯纳:干嘛要在一个老头子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金铃 萧伯纳(1856-1950),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被认为是继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剧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幽默大师之一。他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创作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有烨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栅、(镇相毕露》等。鲁迅对萧伯纳十分欣赏,说他在作品中“撕掉了绅士的假面”。  相似文献   
973.
韩寒这篇文章显得非常成熟、老练。他采用讽刺的手法,记下了求医过程所目睹的可笑、可憎的一幕幕,揭露了社会生活的某些弊端,让人看完、笑完,陷入思考。小读者,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韩寒在文中引用了很多文学作品的情节来跟医生的行为作比较,  相似文献   
974.
时间并没有逝去,只是成了回忆,那些一路走过的曾经像是夏夜里带着温暖气息的风,不时出现,却又突然消失,留下的是眼角的失落和浓郁的思念。  相似文献   
975.
小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作家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虽然他明明知道偷懒是一种坏习惯,但他并没有像我们大多数人写作文一样,从一开始就鲜明地去批评。相反,他好像并不知道偷懒是一种坏习惯,反而以一种赞扬的口气,把“偷懒”这种明显的贬义词和“学问”这种褒义词联系在一起,并用了很多“名气很大,  相似文献   
976.
977.
【教学设计概述】 《变色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教材几经修改,仍然保留了这篇经典篇目,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可见一斑。《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通过漫画似的讽刺艺术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对初三学生而言,此文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是讽刺艺术的绝妙运用。  相似文献   
978.
赏识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诚刚 《湖南教育》2005,(24):33-33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他提倡赏识教育,告诫老师不要挖苦、讽刺学生。何谓赏识教育?一言以蔽之,就是指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长处和优点,并加以肯定、赞赏,使其产生较强学习动力的教育方式。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风生水起。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以为,把赏识教育引入中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一、赏识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要我记得某个电视台有一则关于啤酒的广告,其意思是:风使树木活起来,灯光使夜活起来,潮汐使大海活起来,足球使气氛活…  相似文献   
979.
根据桂林文化城时期木犀《鲁迅氏的旧诗》和王亚平《鲁迅先生的诗及其诗论》两文提出的论点,综合提炼为鲁迅旧体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深刻、沉郁、峭丽、含蓄、讽刺、精练。鲁迅旧体诗风格从青年到晚年既是发展的,又有相对地比较稳定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980.
以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从故事情节、人物、中心主题思想入手,漫谈欧·亨利小说的讽刺艺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欧·亨利式结尾"的运用和讽刺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