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2篇
教育   50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文章还原了王维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境,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课文。[教材解读]《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包诗。文章还原了王维创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境,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融古今之美于一体的课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学习生字“幼、佳、倍”,借助文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2.通过文,体会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方法学习古诗。  相似文献   
42.
赵翼晚年著作《瓯北诗话》,评论唐宋以来诸位诗学名家,探讨各家独到特色。其中卷八点评明代词宗高启,分析明初诗学风气,通过高启的诗作剖析其诗歌理论及其对扭转诗风、诗歌创新所作的贡献,并赞之为明开国第一诗人。赵翼对高启的推崇体现了他本人对诗歌的期待视野,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点:高启诗“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形神俱似李青莲诗,却又并非专学青莲,而是“兼师众长”。  相似文献   
43.
古典诗歌在义务教育阶段占据一定比重,但有理论指导的有效教学思路一直处于探索阶段。选取古典诗歌中极具特色的风景古诗进行教学探索,在分析风景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目前风景古诗教学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基于布鲁纳的“表象模式发展理论”,提出从诗画到诗话的四步教学思路:诵读诗文找景物,联系生活构物境,画笔描绘知情境,话语描绘表意境。  相似文献   
44.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  相似文献   
45.
<正>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号醉翁,南宋诗人陆游号放翁,现代金石书画家邓散木号粪翁,这三个别号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他们的号各有什么含义呢?欧阳修喜欢饮酒,不过酒量有限。他在40岁那年被贬为滁州太守后,不因仕途失意而忘乐,常与客饮酒于城郊山亭,但"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赠沈遵》一诗中,他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醉翁"欧阳修不仅留下了一篇传世美文《醉翁亭记》,还留下了一句妇孺  相似文献   
46.
正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感叹:我作文素材的掌握不谓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写出个性独特的佳作呢?其实,如果只是掌握大量材料,在写作中不能把这些材料按文意进行巧妙的组合,没有运用材料的非凡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不切实际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一、翻出新意,独放异彩现在一些学生的作文,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灌输多,感染少;说教  相似文献   
47.
彭睿 《鸡西大学学报》2014,(11):116-118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以"余味"说为审美标准,形成了重视"才情"反对"苦吟"的创作动机论,峻洁句法与浑厚用典的创作手法论,从而组成了一个从文本创作到文本欣赏较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其成书时间约在北宋中期,早于公认的具有转变意义的叶梦得《石林诗话》,因而在"论诗及辞"类诗话中具有萌芽性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诗的“建筑的美”,在本质上,是附属于诗的“音乐的美”的,与之同属听觉,而不大属于视觉。作为诗意的载体,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属于听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符号的符号,当然也属于听觉。正如音乐属于听觉,记录音乐的乐谱也应属于听觉一样。只是由于洋为中用,新诗分行分段排列,其文字呈现才有了时间及空间的双重性,才有了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性,诗的“建筑的美”才被发现,才被提出。但它绝非绘画、雕塑、建筑以及舞蹈那种真正的空间艺术,纸上的文字的诗,一经朗诵或歌唱,其虚拟的“建筑的美”又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49.
再谈女祸诗     
本刊上期所载拙文《谈女祸诗》中,笔者引用了唐人崔道融、杜牧、韦庄,以及清人赵翼等人的诗;而且指出这些诗的题旨,都可归结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中说的:“女宠虽自古为患,其过终在男子。”顾义思名,应把那些诗称为“反女祸诗”才对。历史唯物论昭示我们:统治阶级的思想,也占统治地位。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反女祸诗只出于少数正直清醒的文人墨客笔下,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那些强词夺理的以女姓为祸水的诗篇。我们披展两首如下: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