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12.
该学院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贝时璋先生创建,现任院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其谁教授,学院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细胞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系以及系统生物学系组成,拥有中科院结构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等科研与教学机构.学院是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生物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  相似文献   
13.
追怀大师     
2009年的7至10月间,四位学界大师先后驾鹤西行:节羡林、任继愈、贝时璋、钱学森。在这个喧闹纷扰的时代,他们都走得那么平静,一如他们的生前,不事辅张显赫,不求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4.
钱炜 《成才之路》2011,(34):10-11
他是中国实验生物学的先行者,创建了中国的生物物理学科,开拓了中国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并首创“细胞重建学说”。  相似文献   
15.
1953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科学院副院长张稼夫带队。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彭少逸、钱保功、冯德培、朱洗、贝时璋、沈其震、吴征镒、马溶之、张文佑、武衡、梁思成、吕叔湘、刘大年等。途中闲暇无事,少不得谈古论今。这时华罗庚纵观大家,灵机一动,出一上联,求对下联。联日:“三强韩赵魏”。  相似文献   
16.
告别贝时璋,便意味着告别了上世纪,告别了一代学术大家悲欣交集的集体命运。100年来,作为最后一个中研院院士,他见识了家国罹难、运动风波、人事苍茫,见证了现代科技在中国的发生发展,亲历了中国科学界的起起落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6,(1):F0002-F0002,F000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所。著名生物学家贝时璋院士任第一任所长,现任所长为饶子和院士。研究所现有科技人员31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5人、研究员68人。现有在学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研究生)406人,在站博士后14人,访问学者110人。研究所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瞄准生命科学基础性、前沿性理论问题,结合与人类健康相关的国家需求,发挥基础前沿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优势,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围绕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通过10至15年左右的努力,使研究所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并争取进入国际一流研究所行列,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脑与认知科学基础研究、高技术产业化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  相似文献   
18.
王琰  康曦 《健身科学》2010,(3):12-13
2009年,有五位德高望重的寿者去世.他们都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大家。而且都寿享天年。正应了那句古话:大德者必得其寿。他们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享年98岁;中国科学院最年长的院士贝时璋,享年107岁;著名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享年98岁;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文化》2009,(12):40-41
深秋十月,我国科技界两位大师——中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相继逝世。仿佛是为了祭奠这两位陨落的巨星,北方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当我们凝望二位科技巨匠远去的背影会发现,除了在各自专业方面所取得的耀眼成就之外,两位大师所表现出的完美的人格品质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留给后辈无限的思考和回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