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871篇
科学研究   3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4篇
综合类   63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92.
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北京2 051名大学生进行心境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男女大学生在心境的5个消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高,而在心境的2个积极情绪维度的平均得分上,较全国大学生心境常模的水平偏低;男生较女生紧张、愤怒水平高,精力旺盛,自尊感强;男、女生的心境状况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发生变化;运动群体的大学生在精力和自尊感水平上高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而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水平上低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  相似文献   
93.
以心境的动态平衡理论为依托,采用中文版BFS心境量表对大学生健美操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心境状态进行测量,探讨比赛性身体活动对心境的影响以及不同训练阶段的心境变化特点,为科学监控大学生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赛前健美操训练能逐步地将大学生运动员的良性心境调整至某一适宜水平,并对负面心境有一定的积极改善作用,最终使大学生运动员的良性心境与负性心境基本处于同一适宜水平。这也进一步佐证了心境的动态平衡理论。  相似文献   
94.
95.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心理健康的内涵在于要有平和的心境、正常的心态、稳定的心情.本文表述了现代人心理健康状况,重点分析了运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针对人的各种心理障碍制定了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96.
我退休10年来,坚持自我保健,不仅愉悦了心境,也增进了身心健康。我的自我保健,概括起来就是“五勤”、“三坚持”。  相似文献   
97.
情绪的心理控制与认知研究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虽然学术界存在着用基本情绪途径还是维度途径去研究情绪的争论。但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两的理论本质并不冲突。情绪非线性特性说明。在采用简单的模式研究复杂的人类情绪时,必须充分考虑情绪的多成分性、动态性以及心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使用POMS对北京城区182名中老年人进行的测量结果表明:北京城区中老年人的心境状态总体上健康;身体锻炼对于改善部分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太极拳、剑、慢跑和导引保健功等不同锻炼方式在缓解紧张—焦虑、愤怒—敌意、疲劳感和慌乱情绪方面具有相似的积极作用;身体锻炼既未能彻底改善抑郁—沮丧情绪,也未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精力感,其原因可能与中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情绪健康的基础水平以及抑郁—沮丧情绪自身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
艺术欣赏是勾通人与世界审美联系的一种深刻的审美创造活动,但它与艺术创作通过客观外化的构形活动进行创造不同,而是通过欣赏者主体内在的心理活功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认为,升华意识是艺术欣赏中审美心理活动的核心,这种升华活动是在主体的两个心理层面上进行和完成的。第一是浅层心理层面的升华,依次表现为审美心境化、审美具体化、审美反思化三个梯级;第二是深层心理层面的升华,依次表现为审美个体化、审美群体化、审美整体化三个梯级。  相似文献   
100.
静以养心     
文伯 《健身科学》2012,(1):16-17
在熙熙攘攘的红尘之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清醒地思考众人的盲目,理智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从静中观物动,自闲里看人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