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4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朱祖熹 《上海集邮》2000,(8):15-15,17
这几年,关于老明信片的画册已出版了多本,通过老明信片作世纪回眸,使一段段历史定格,很能满足处于世纪交替年代人们的怀旧心理。  相似文献   
952.
953.
正2014年5月接到一份寄自英国的集邮杂志,其中有两篇详细介绍郑州市中医院邮资明信片的文章,这也是继郑州市中医院《望闻问切》邮资明信片走出国门后的再次被外国媒体重点报道。郑州市中医院作为中华医学集邮研究会的团体会员,十分注重开展集邮文化活动,利用邮政载体,弘扬中医国粹,把集邮文化纳入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先后成立了集邮协会,完善了会员档案,建立了规章制度,制定了工作规划。医院以集邮提高健康教育品位,促进业务技术发展,宣传卫生保健知识,活跃职工文化  相似文献   
954.
正2013年已悄然过去,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科技、航天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令世界为之瞩目。正因如此,也让全国民众对2014年有了更多的期待。那么,对于集邮者来说,毫无疑问,生肖邮票的发行就是集邮者对新一年的期待的开始。其实,2014《甲午年》生肖邮票的图稿早在2013年11月初就已公布,后又经过不断的修改,才有了今天的白龙马。集邮者拿到这枚《甲午年》邮票,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  相似文献   
955.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14,(1):48-48
马年新禧本刊在每月1日出版,每年的第1期喜逢元旦,正好让我们向诸位新老读者恭贺新禧!今年元旦有什么特别的喜事呢?201 3年中国的大事莫过于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此政廉梦近圆,狠煞了机关衙门的铺张浪费,用纳税人的银子委印企业金卡既被遏止,邮资贺年明信片将不致成为贬值商品,邮迷们收到的HP片含金量无异增高,这便是我们的开门见喜!无话则短月刊不如日报乃至周报,对突发事、新鲜事难以及时跟进,前传2014年纪特邮票发行计划曾出现两种版本,以致本刊不便贸然拿到篮里便是  相似文献   
956.
懒惰的硬币     
正小小的硬币真懒惰,让它挪挪位置,它却怎么也不肯动。一张明信片(厚一点的纸也可)、一枚硬币、一个玻璃杯1.将一张明信片盖在玻璃杯上,再把硬币放在明信片上。2.将明信片从杯口快速移开,你会发现,硬币不是随着明信片被移走了,而是从原来的位置直接掉到了杯子里。实验中的科学  相似文献   
957.
从马尔雷迪封开始,漫画信封、漫画明信片,构成了一部世界漫画史。据我观察,反映在信封和明信片上,有早期艺术大师的作品;有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时期的漫画封(实寄封的价格每件都要数百美元);  相似文献   
958.
张英 《当代职校生》2013,(10):22-23
我想要开一家梦想中的店:里面有我亲手做的美味甜品.每位进店的人都能分享我收藏的CD、看过的书……我喜欢拍照.我会把自己拍的照片做成精美的明信片,让那些来我店里的旅者.寄给他们牵挂的人。  相似文献   
959.
崔翔翔 《山东教育》2021,(10):56-57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外作业的设计做了一定的探讨,收到良好效果。一、多设计活动小学生总是能从各种活动中找到乐趣和自信。我们经常开展一些课本剧等英语实践活动,通过说、演、猜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作业的热情。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图片、明信片、邮票等,或整理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做专题集,配上色彩、图片等,最后在班级中展出。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而且还锻炼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960.
顾禹 《收藏》2001,(3):25-26
久慕姜晋的大名。最早对他感兴趣是常见他发表于报端的散文,写得热情奔放。与他相识是在数年前,他调往当时的《苏州消费报》当记者时,与他谈天说地,发现我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收藏,作为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又作为书友、集友我对他了解得更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