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教育   7018篇
科学研究   1384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62篇
综合类   335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93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541篇
  2012年   637篇
  2011年   726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97篇
  2008年   828篇
  2007年   678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23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近年高校美术类新生的概念化、程式化的绘画模式的问题,在素描教学中对学生的思考方式、表现方法等进行有针对性、分阶段的绘画意识和观念的转换训练,训练分三个部分:观察部分、表现部分和延伸部分。  相似文献   
992.
徐斌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120-121
研究性学习方式是我国素质教育创新理念的产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挑战。应对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到学习内容超前化、组织教学灵活化、教学形式信息化、教学指导适度化、协作关系多面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其角色转换呈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3.
创感时代是一个注重右脑,综合的,创造性的,讲究基于境脉思维方式的新时代。与传统注重思辨的教学不同,创感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初步论述了创感时代的成人网络教学与原先的网络教学的不同特点,探讨了新型网络教学需要引入“六感”,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994.
从传统的教育观到建构主义思想的转换,使人们开始把眼光更多地投向"如何将教育目标转换成儿童的自身认知需要"这一问题上来。要实现这一转换,就要优先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顺应儿童兴趣和需要,并通过情境创设、实际操作等方式,促使儿童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995.
从强调教师教育到关注教师学习,蕴含着教师发展观和发展方式的变化。在教师学习视野中,听说评课是教师学习的基本场域,蕴含着教师学习的多种可能形态。在个体学习意义上,包括通过“在行动中的反思”发生的学习、对他人直接经验或反思性经验的学习与通过“对行动的反思”发生的学习;在团体学习意义上,包括单环路学习与双环路学习。  相似文献   
996.
基于89C51单片机的功能,综合利用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手动/自动操作器及温度设定和显示器件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并扩展单元通信接口同PC机实现人机交互。根据设定的温度曲线进行升温,同时将检测到的温度回送PC机,形成相应的实际检测曲线,进行比较,实现相应的功能。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GIS数据语义共享模型的研究现状,利用FME Object搭建了异构简单的语义数据转换平台。  相似文献   
998.
心电图机作为现代医疗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实验设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介绍了由导联选择电路、AD转换和Flash存储显示构成的心电信号采集与存储显示系统。基于凌阳61单片机开发板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并且使系统小型化,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同时其开发环境友好,易于学习。  相似文献   
999.
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人人都"安居乐业",而"乐业"的前提是就业.本文阐述了我国的教育国策和技能人才匮乏的现状,认为将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大力发展以就业能力培养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型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20世纪初的中国面临着历史和文化的大转折,但文艺学领域并未"失语".古代文论在进行着多元化的对接和转换,仅在意境理论领域便至少有况周颐、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所代表的不同发展趋向.今天,在古代文论的对接和转换巳成为一种学者们自觉承担的学术使命的新时期,从意境理论的发展来切入,重新审视和反思20世纪初古代文论的对接和转换的不同倾向、不同结果,可以从中总结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从中得到殷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