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政 《寻根》2009,(5):28-33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鸮器6件,包括圆雕4件,浮雕2件。其中507号高5.7厘米,呈深褐色,造型作“鸱蹲”形。鸱之双腿粗壮,尾着地,两耳相连,有小孔,显然是佩戴品。472号高10.6厘米,是墨绿玉浮雕。鸮的形态钩喙圆眼,头有冠毛,颈饰鳞纹,线形流利。有穿孔,也为挂饰物。  相似文献   
32.
汪云萍 《收藏界》2014,(4):122-122
由于父母工作忙,小时候的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听姥姥说,她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虽然容貌美丽,但是身体不是太好。姥爷在前妻亡故以后,三番五次托媒人到姥姥家说亲。就这样,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年代里,姥姥就作为续弦嫁给了姥爷。  相似文献   
33.
《野叟曝言》塑造了一大批形态各异的僧徒形象。总的来看,小说中的僧徒基本上都是以奸邪淫恶的面目出现的。作者以韩愈理论的继承者和实践者自居,以“扫除二氏,独尊圣经”为已任,文素臣救弊图治、崇正辟邪的丰功伟业,正是作者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34.
传说,远古时候有一种猛兽叫貔貅,长得像熊罴一样健壮,老虎一样凶猛,专门吃豺狼虎,豹。因此,唐代以前,貔貅又叫“辟邪”,是镇宅辟邪之神。到了唐代,貔貅的功能增多了,人们在用它作镇宅之物的同时,又赋予了其守财的功能,模样也有了新的变化:嘴,大如狮子;臀,滚如犀牛;更加匠心独具的是,没有屁眼。意思是:只进不出,只纳不吐。  相似文献   
35.
博大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因以纳祥聚福、辟邪镇宅为主题的家庭木雕陈设文化而精彩,更因近年异军突起的古沉木雕刻的精巧神绝而愈显辉煌!古沉木,又称乌龙木、  相似文献   
36.
博大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因以纳祥聚福、辟邪镇宅为主题的家庭木雕陈设文化而精彩,更因近年异军突起的古沉木雕刻的精巧神绝而愈显辉煌!  相似文献   
37.
农历五月,多好的季节,在一片熹微的晨光中,乡人担着大捆艾草进城了。艾草的清香一路绕过街亭,引得路人驻足流连。手持一束艾草,闻着艾香,心境也变得明净、开朗起来。嫩绿的艾草在晨风中轻摆,细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乡间湿泥沾满卖艾人的鞋边,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挑一把鲜嫩的艾草带回家去,插在门头驱魔辟邪,这在乡民的生活中举足轻重。年年如此,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仪式,一直沿袭至今。  相似文献   
38.
"桃之夭夭"与"逃之夭夭"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其义也不难理解。但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产生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怎样的,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汉民族心理的角度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朱雀作为我国古代绘画、雕塑中常见的艺术形象被视作祥瑞之乌。洛阳出土的汉代朱雀集中地反映了汉代社会意识形态和当时件谶纬学说猖撅,和当时“仙道”思想中祈祷吉祥、辟邪等极其盛行有非常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汉代辟邪习俗非常兴盛,形式多样。尤其是大傩活动,在汉代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赋对此记载颇为详细。可以说,在题材表现领域,汉赋深受汉代辟邪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