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十七岁的夏     
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朝菌的生命是朝生夕死,蝉的寿命也难逾季节。可北美洲有一种蝉,生命周期非常长,要在地下蛰伏17年,在它17岁的夏季,就钻出土壤,羽化成虫,餐风饮露,鸣唱高歌。  相似文献   
142.
翁云骞 《高中生》2012,(22):56-57
他给同学们的印象很深:上身总是穿一件对襟的灰布长衫,一双黑眼睛炯炯有神,夕阳的余晖里,他时而摇头晃脑,吟诵几句庄子的《逍遥游》,时而又叽里呱啦,跟路过的老外大侃某位西方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3.
逍遥游》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宋国人发现了一个防止手脚龟裂的药方,于是世代以漂洗为生,因为无论天多么冷,有了自己做的药膏,手脚都不会皲裂。吴国有人知道后,想用重金购买药方。漂洗者想到自己世代为人漂洗衣服,辛辛苦苦不说,所赚的钱也不过几金,不如卖给吴人。  相似文献   
144.
倾听     
《同学少年》2012,(10):22
我不善言辞,不愿滔滔不绝地海阔天空,也不愿口若悬河地天花乱坠,更不愿信口雌黄地喋喋不休……我倒愿意静静地倾听,用心去倾听。倾听是一种学习。倾听书本,就是与大师交流。在夜深人静的雪天,在雨打芭蕉的黄昏,在春风和畅的午后,捧一本闲书,品一杯香茗,走近大师,倾听箴言。听庄子谈《逍遥游》,与他一起"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或登上李清照的舴艋舟,倾听她那载不动的一腔愁绪;或打  相似文献   
145.
道家是由春秋时期老子和庄子开创的一个思想体系,《老子》和《庄子》(《道德经》和《南华经》)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哲学基础,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这两部作品中。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间仍然具有很大的凝聚力。《老子》把"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哲学思想在文字之间显而易见,因此被称为哲理诗。与《老子》相比,《庄子》因为其语言本身和创作形式的  相似文献   
146.
思维的火花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个故事:有个人种的葫芦结了许多硕大的葫芦,可是由于葫芦太大,四壁又太薄,如果装满酒水肯定会炸裂,倘若锯开它当水瓢,这瓢比锅还大,哪里用的着这么大的瓢呢!于是庄子说:你们只知把水装在葫芦里,却不知把水装在它的外面,把葫芦绑上木板放入河中当船用,不是很好吗?大葫芦盛不了水,就用水盛它,思维的火花一闪,无用就变成了大用。1904年以前,冰激凌这种食物并不像现在这样流行,它也不是圆筒形的,而是用碟子装的。当年夏天,在美国密苏里州举行了世博会,有个冰激凌小摊生意不错,他的碟子很快就用完了,而旁边卖薄脆饼的小摊生意却十分冷清。  相似文献   
147.
《庄子·逍遥游》中说:"三餐而返,腹犹果然。"对这句话中的"三餐"一词,历代注解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单从概念来讲,此处的"三餐"实为周礼中"三饭告饱"的"三饭"之意,表示"三口饭",或说是"三把饭"、"三抓饭"。庄子借"三餐"表示内容与饭量情况,而对"三餐"这一概念的应用并非庄子对周礼的自觉接受与敬畏,实则是在符合庄子写作风格下对夸张与讽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周礼进行贬低与讽刺。  相似文献   
148.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首先对"逍遥游"本义及引申义进行阐释,从"逍遥游"自身的内涵对庄子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理解。其次论述了"小大之辩",只有理解"小大之辩"的真正含义,才能进入庄子"逍遥"的境界。因此,小大之辩是"逍遥游"的前提。最后进入"逍遥游""无己""无功""无名"三境界。达到三境界,就最终达到了"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希望通过对"逍遥游"的阐释,让人们解除心灵的羁绊,重新找回内心自由而宁静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9.
《庄子》首篇《逍遥游》集中反映了庄子自在自由而又平等的人生观。庄子借《逍遥游》为人们开辟了一个自由空灵超拔高远的人生境界,也为人们揭示了诗意生存的审美意境,这对当代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0.
赵耀 《考试周刊》2012,(76):26-27
要想“逍遥游”,就要舍“小”求“大”。那就是摆脱现实生活中种种的“小”,努力去追求精神的崇高与伟大,敢于打破自身视野的局限,让自己的精神畅游于天地之间,即有“大”,才有心灵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