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秋水>是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起初,编者是把<逍遥游>(节选)放在这一单元里,后来,由于一线教师反应强烈,认为把庄子<逍遥游>这样内容艰深的文字放在高一年级的教材里,和学生的阅历与心理认知能力不符,于是把较为浅易的<秋水>前移,把<逍遥游>放到了高二年级的教材.  相似文献   
272.
《庄子》内篇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了》内篇素被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本探讨内篇七篇思想的内在统一与完整,阐明内篇七篇的思想内容是一个整体。各篇重点不同。递相延伸,最终合成完整的思想。完整把握内篇的思想,可以比较其与外篇、杂篇的不同以及老与庄的不同,这是分析《庄子》内篇思想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73.
《世说新语》是晋人清谈总汇,所载东晋名僧支遁出现次数最多。支遁是东晋名僧与名士交游的典型。与之交游的名士有谢安、王羲之、孙绰、王坦之等,思想复杂。名僧有竺法深、于法开等,学说各异。支遁的清谈活动,在庄学上立逍遥义,在般若学上创即色论,一方面使玄学佛学化,另一方面促进了般若学的争鸣、佛学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74.
最近,我聆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庄子>的<逍遥游(节选)>.   在此之前一二个星期,我曾多次与这位教师探讨这篇课文的教法.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引导学生思想远离低俗的有力抓手,要上得学生的眼睛发亮.   ……  相似文献   
275.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6.
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解释得很深奥,反使它变得困难罢了。”涩泽荣一的观点,对于我们解读庄子的《逍遥游》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277.
黄敏 《教育艺术》2021,(3):25-25
教育部中央电教馆组织"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已有四年。我的《逍遥游》《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及《汤显祖与<牡丹亭>》获部级优课,《长相思》获省级优课。可以说,我是此项活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为,作为一个年过四十的语文老师,几乎已经失去了参加各级现场大赛课的资格,而"一师一优课"活动则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理念与思考的平台。因此,我想就以上几节课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来谈谈信息技术在文言文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问题,希望信息技术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不仅仅是课堂中的"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78.
阮籍、嵇康的哲学思想深受庄子影响,在"任自然"与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方面是相通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实践了这一思想,阮籍和嵇康作为庄子思想和后世文人之间的桥梁,对后世文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79.
张利梅 《阅读与鉴赏》2008,(12):64-64,60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有这样一个困局.即“开宗不了逍遥字,难解胜义第一禅”。学生难以理解庄子在《逍遥游》中阐释的“追求清净无为任性自适”的哲学精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汪洋自恣以适己”的笔法特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那么,怎样才能以简驭繁。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意呢?愚以为应当主要把内容理解的突破点放在对文章形式的辩证分析上。清人方东树说:“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型。”  相似文献   
280.
<逍遥游>是<庄子>的开篇之作,可以说是全书的总纲.它追求的是一种超然的、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揭开了逍遥无待的主旨,即真正的逍遥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境地,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上,还是人格构成上,<逍遥游>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