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2.
境界是什么,什么样的境界才是教育的境界?从初涉教坛至今,这个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后来我从估代文学作品选》里读到庄子的《逍遥游》,里面有这么一段话:“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不禁被鹏那一种高远的理想、磅礴的气势、无畏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我想,这就是境界。那么,教育的境界亦应如是:志当高远、丢弃羁绊、踏实践行、追求永恒。  相似文献   
323.
研究《论语》的日本学者涩泽荣一说:“我敢断定《论语》并不是一种深奥的学问,它原来是为众生写的,是浅显易懂的。只因后来的学者故弄玄虚,把它解释得很深奥,反使它变得困难罢了。”涩泽荣一的观点,对于我们解读庄子的《逍遥游》是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324.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在《逍遥游》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之游。他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太好理解的。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文章后,和学生有了下面关于‘销遥游”的讨论。  相似文献   
325.
作为先秦道家代表性人物,庄子的思想主旨是自由,自由的表征是“逍遥游”。在庄子看来,生民多处于不自由的境地,其因在于有所依傍的“有待”。而最根本之“有待”是“形躯”。故只有摆脱“形躯”之羁绊,才能臻于无所依傍的“无待”。于此间,生民安然适意地“逍遥游”。“逍遥游”之内涵是人为天地大化之一例,从而随顺自然,浑同于物。而此之法门是“忘”,于“忘”中复归人“虚静”、“和适”的本然之性。于自然本性的状态下,“以人合天”,直面事物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