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7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⑤(2006年11月2版)对《逍遥游》一文中的“去以六月息者也”的注释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去,离开。以,用,凭借。息,气息,这里指风。配套教参《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4月2版)中的参考译文是: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啊。  相似文献   
52.
53.
张姝 《传媒》2008,(3):36-37
这是《传媒人物》栏目中在许多的传媒领军人物和传媒精英当中,第一次出现学者的身影。但与崔保国老师,却是旧识。早在几年前,我就去清华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听过他的课,记得他从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谈起,把媒介比喻成在信息社会大海中游曳的鱼,把信息资源比作水,信息的传播就好比鱼把水和养分从嘴里吸入,经过传播者的选择加工成为信息内容产品,再经过不同的传输渠道传给受众,最终形成的反馈和影响还又回到水里。这个比喻实在是生动又有趣,因此印象颇为深刻。  相似文献   
54.
55.
胡宏昇 《学语文》2012,(2):20-21
庄子在《逍遥游》中充分运用了多种反差式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阐述了其逍遥游的理想。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反差式艺术形象的分析来探寻庄子美学精神的表达方式,进而深刻领会庄子是如何追求生命自由的逍遥境界。本文根据《逍遥游》的义理表述,将之分为五大段。  相似文献   
56.
57.
庄子在《逍遥游》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永恒的问题:什么叫做有用?作为家长,我们可能会跟孩子说,这个下午,你趴在窗台上看蝴蝶,是没用的。这个下午,如果你练钢琴,是有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可能会跟学生说,放学后你和泥巴、堆城堡、玩游戏,这是没用的。放学后你做做数学题、预习预习课文,是有用的。作为教师,我们可能还会跟学生说,整节课你都在想你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想弄明白  相似文献   
58.
正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有一大胆突破:在古代文学所选篇目上新增了一些名篇,如《逍遥游》、《兰亭集序》等。这些文章,其思想情调往往与传统的儒家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态度相左,常不被重视。但逍遥、隐逸与生死这些重要的文化母题,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层面,如果对此轻视,那么,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将是片  相似文献   
59.
孙媛媛 《中文自修》2011,(12):34-35
我发现,有着"老庄"并称的老子、庄子,同样是教育界"种花"的"高级园丁"。老子有他的《道德经》,庄子有他的《逍遥游》。读《老子》的"水论",浅浅悟出水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读《庄子》的《秋水》,  相似文献   
60.
黎骏 《中国教师》2010,(Z1):376-376
<正>前不久,我听了一节《逍遥游》的课。这位老师的授课环节是朗读,解析课文字词意,小结文段意思。从老师的讲课方面来讲,似乎是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符合了人的认知规律。学生一节课也是忙得很,笔是没有停下来过,时而抬头,时而俯首,"沙沙沙"的担心漏掉重点内容。在完成了以上各个环节之后,老师最后也体现了一下新课标的精神,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庄子的《逍遥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