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宫殿官署与居民区截然分开的布局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基本形制。长期以来,学术界都认为曹魏的邺都是这种布局的滥觞。根据对殷墟建筑遗址最新资料的考察,深感这一观点存在不足之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并非首先出现于曹魏的邺都,三代古都如安阳殷墟就存在着这种布局。这是受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人感应的理念影响和适应聚族而居的需要,同时也和古代流传的河图洛书有很大关系。曹魏邺都是三代都城建制的恢复,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  相似文献   
23.
东汉末年,在群雄割据的纷争中,曹操迎汉帝定都许昌,从此许昌在纷乱的局势中占据突出的地位。这一策略为曹操网罗人才起到了较大的作用,而此后开展的许下屯田又为曹操的势力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最初出于战略思想的考虑,曹操选择了许昌为都城,而在攻下邺城以后,政治中心随即转移,许昌作为汉末都城,其地位逐渐被遗忘。  相似文献   
24.
邺城历史悠久,曹操之所以选择邺城为基地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政治军事方面,不仅远离了东汉皇室,便于发号施令。同时,邺居北方中心,有山河之固;其次是经济方面,邺城西依太行山,东临平原,沃野千里,河渠纵横,物产丰富,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其三,水陆交通便利。曹操在邺都苦心经营,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政治上建立较为完备的官僚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北方,进而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二,在经济方面恢复发展生产;第三,邺都市政建设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第四,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文化空前繁荣。  相似文献   
25.
王晨旭 《兰台世界》2024,(2):152-155
邺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三方之乱”后被隋文帝彻底拆除,邺城自此逐渐消失在了中国古代历史之中。此研究系对隋文帝拆除邺城原因的考察与论证,通过考察历史地理视角下邺城本身战略地位和魏晋南北朝特有的地缘政治势力对抗两个角度,探求隋文帝拆除邺城背后的原因。邺城的衰落反映了魏晋南北朝乱世的终结和新大一统王朝的到来。  相似文献   
26.
《历史教学(高校版)》2021,144(6):10-16,61
东魏北齐邺京的网格化管理与其城制高度契合、统一,并影响东亚各国都城。其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层级纲目网格系统,按地块区划分级管理,设部、行、里、坊四级,各置官守,分掌城市治安、道路交通、户籍、课役、农桑、奸盗防止等。古籍、墓志资料所见邺京六行、五十五里(包括城外)、九坊,反映了邺京网格化管理史实片断,由此史实片断可以观察到古人在天人理念指导下,将城制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与管理编织在一个系统内,形成有机整体,而且各有礼制可循,故都城建筑乱象少,城市社会超强稳定。都城管理又与外部环境相融合,由此确立都城"首善之区"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7.
宋军 《华夏文化》2015,(2):51-53
<正>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岁月中,独具特色的"台文化"体现在历朝历代统治者所营建的高台建筑中,更嵌入到广大民众的日常思维中,可以说"台"式建筑的丰富文化内涵对我们中国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对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台"式建筑做一梳理,发掘其后的历史事实,借以思索文化的脉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8.
就古都邺城在历史上的地位及文化传承关系作了论述。邺城作为古代著名都城,随着考古学者们的辛勤发掘而日益得到复原,与文献记载相得益彰,使得我们有了更为深入认识的基础。古都究竟如何定位?它与我们热衷的古都排序与现代城市归属有什么联系与区别?需要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29.
邺城之围是唐政府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此役的失败延缓了平叛进程,滋长了各节度使的力量,对唐代政治的影响极为深远。杜甫作有不少与此役相关的“邺城诗”,这类诗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并使杜甫“诗圣”、“诗史”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牢固地确立,邺城之围可认为是杜诗创作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30.
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不能不研究邺城。我国古代城市虽然早在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间的夏代已经形成,但直到“西周都丰、镐二城”的营建,才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形成”,而邺城的营建则表明我国古代城市规划进入了“成熟时期”。因此,对邺城的研究,早已引起古代史学家的重视,有关邺城的文献资料和研究文集千余年来不断,这在我国古代城市史中也不多见。仅从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的角度,对邺城在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