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滨州学院学报》2018,(5):80-84
突破以往研究中对郭熙美学思想分析的儒道判别的框架,从"学画""作画""观画"三个方面对《林泉高致集》中表达的美学思想进行分析,郭熙的画论思想包括重视学画时的修养工夫、作画时的变化以及观画时的林泉之志等内容。  相似文献   
22.
2011年6月24日,在北京山水宾馆,笔者崔乐就华语语言生活的研究问题采访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郭熙教授。本文为访谈记录整理。为便于阅读,访谈录中适当增加了文献指引。  相似文献   
23.
王志军 《收藏》2015,(7):28-35
启功先生生前谈到这位画家慨叹:我比先生虽仅小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先生何许人也?陈少悔(1909~1954年),湖南衡山人,名云彰,字少梅,号升湖("升湖"是陈少梅在北平湖社画会内部的排辈)。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随父习书画诗文。其父陈嘉言,工诗文,擅书法,光绪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漳州知府。并曾主持船山学社。  相似文献   
24.
25.
"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由北宋郭思编纂的《林泉高致》记录其父郭熙之言,首论中国山水画"三远法"。"三远法"的提出在当时传统绘画技法风靡的大背景下无疑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理论的一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6.
2007年4月26日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副会长、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郭熙教授应邀在华文学院作了题为“华文教学当地化”的学术报告。郭教授的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华文教学的特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一种跨国,跨文化,跨境和性质多样的华文教  相似文献   
27.
郭熙"身即山川而取之"——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很容易被我们简单地解读为近似于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摹仿"论,或者被认为是西方近代美学中的"移情"现象。而这都不符合此命题的内在含义。文章认为,"身即山川而取之"不能等同于西方美学中的"摹仿"论,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移情",它是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孕育的绘画理论,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8.
北宋画家郭熙的生卒年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今人的推论又较多错讹.通过对北宋末年相关文献资料及遗山文集中线索的分析,经多方考察,郭熙应当是生于1005年,卒于1094年,享年八十九岁.  相似文献   
29.
张海生 《文教资料》2011,(11):103-105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林泉高致》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理论已进入成熟阶段,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与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