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5165篇
科学研究   398篇
各国文化   169篇
体育   927篇
综合类   210篇
文化理论   69篇
信息传播   332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38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513篇
  2008年   648篇
  2007年   537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600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1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孙一民 《收藏》2006,(10):109-109
银元收藏与其他钱币收藏一样,讲究“真、精、稀”。“真”即真品;“精”指制作精美,图案,文字等蕴涵历史信息丰富,“稀”就是存世量稀少。不过银元中的珍品如“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三反版”“寿字双龙一两”,以及那些存世有数并未流通的“样币”等,一般收藏者难有机缘,应抱以平和心态,力所能及地在“专一”或专题收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2.
克东 《中国集邮》2001,(8):14-15
1967年10月1日,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幅油画就是《毛主席去安源》。随后,各地报刊均刊载此画,还印制成各式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印量高达9亿多张:1968年8月1日,发行了文12(毛主席去安源》邮票,由孙传哲、万维生、李大玮设计,票幅40&;#215;60mm,影写版印刷,印量5000万枚。此票发行后,为了不因油墨过重而玷污画像,保持画面完美,邮电部曾发出“在贴用邮件时不予盖销”的紧急通知。后来在周总理的干预下才予以改正,可谓中外邮政史上的奇闻。  相似文献   
53.
小议藏书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历史上的藏书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中的一颗瑰宝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扬光大发挥了十分特殊的贡献。他们节衣缩食,典衣当物,为求一典籍甘愿竞折腰,他们所痴迷的却是那一册册散发着墨香的图书,他们的职业道德可歌可泣。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历代藏书家流传下来的那些独具特色的藏书印。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是藏书主人在自己购置的  相似文献   
54.
蓝银坤 《收藏》2001,(5):78-78
《收藏》2000年第5期,安徽藏友李家洪先生发表了《浙江地方银行小纸币》一文,文中称:“该纸币‘壹分’、‘贰分’币在流通中已损耗殆尽,即使有存世者,品相完好的似不多见。”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笔者十年前在老家一所中学代课,有一天看到一些学生在玩旧纸币,因笔者喜好集古钱币,遂从他们手中兑换了一些,其中,浙江地方银行的纸币就有“伍角、贰角、直式贰分、横式伍分、横式贰分”等券种,  相似文献   
55.
一些邮友对《中国邮票史》(第八卷)关于“化大革命”期间发行的《木刻图》邮资信封的表述提出意见,特别是对《木刻图》封的分类归属,为什么是“普通邮资信封”而不是“美术邮资信封”提出了质疑。本试就有关问题谈些情况和看法。  相似文献   
56.
针对服装史课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研讨,基于切实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专业涵养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总结服装史课程应用多媒体的教学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7.
58.
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中国历代的书厄观纷繁复杂,文章从这些经纬交织的书厄观中揭示了其宣传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四个特征,从不同侧面揭示中国藏书文化的丰富内涵及藏书事业发展的曲折经历。  相似文献   
59.
哈佛燕京引得编纂处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简称“引得处”)以及“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丛刊”(简称“引得丛刊”)成立的意义和它在中国索引史上的学术地位,已有不少专家作了深刻的阐述。本文想就“引得处”成立的背景作一番初步的研究。通过对其背景的分析与研究,不但可以把握早期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脉络,而且可以从这一个案中,分析中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特点,为今后的发展与合作打下基础。一 二十世纪初中国索引发展的背景 宋明以来,我国一些工具书已具有索引的功能。如宋代的一些类书、明代的《永乐大典》等,有些书如《佩文韵府》等,按韵统…  相似文献   
60.
陈卫红 《图书馆论坛》2002,22(1):109-112
杜定友先生(1898年-1967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杜家友先生曾于1927年4月-1999年8月和1936年8月-1950年2月两度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主持图书馆工作,对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