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教育   338篇
科学研究   52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性以及邻域效应的驱动作用;④未来区域规划应考虑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整体规划以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工矿用地以及与三产相关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32.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根本,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面积广泛,但我国粮食的出产量却不高,对耕地的利用率也不大,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粮食需要进口供给。因此提高粮食的出产率,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都起着重大的作用。而想要提高粮食的综合出产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合理的利用耕地,所以健全土地管理新机制就成了提高粮食产量的首要任务。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因现目前的土地机制中出现的漏洞而造成的耕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规范监督体制,建立健全的土地新机制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广大的土地管理者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3.
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佰发  苗长虹 《资源科学》2020,42(3):460-473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状况的重要表征。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厘清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及粮食保障用地、生态保育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自相关,从城市群、省、市、县多尺度入手,利用7期土地利用数据对黄河流域1970—2015年土地利用状况及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生态保育用地和耕地占比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9.04%和18.64%,表明生态保护和粮食生产是其两大主体功能;②城乡建设用地占比逐年提高,城市群地区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空间;③黄河流域耕地、生态保育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各节点年份Moran’s I均大于0.75,表明3种功能类型用地具有强空间正向集聚效应,呈现出“凹”字型分布格局;④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以牺牲耕地为代价,同时部分农村居民点用地逐渐转化为城镇用地;⑤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是促进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因素,驱动力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在黄河下游的山东、河南,经济水平达到一定规模后,伴随经济再发展不会出现大规模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相似文献   
34.
试论耕地保护的非对称利益冲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泽斌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10,32(7):1400-1406
人们在权衡耕地保护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非对称处置方式,使得耕地保护收益被严重低估和耕地资源利用未发挥到最高最佳。耕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冲突主要包括:耕地保护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核算;耕地占补平衡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非对称冲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土地资源收益的非对称冲突;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资产经营的非对称冲突。基于耕地保护非对称利益冲突的政策启示是:要提高人们耕地保护的供给意愿,应该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提高收益,把耕地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作为一种价值工程来开发,充满无限商机。实施耕地保护的区域经济补偿,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性,让耕地保护者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协调发展,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协作与联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35.
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  吴世新  冯雪力 《资源科学》2010,32(9):1726-1733
应用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在新疆1990年、2000年、2005年、2008年四期土地利用 时空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新疆三个时段的耕地开发利用时空流转数据,并结合新疆环境背景 数据库分析近20年来新疆耕地开发流失模式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间,新疆耕地开发速度呈现急剧 上升又减缓的趋势,2000年-2005年间达到峰值;耕地开发由壤质绿洲地区逐渐向砾质和砂质的戈壁、沙地等未利 用地扩展延伸,由引渠水灌溉向地下水灌溉发展,打破河流、土质定开发的传统模式;近20年间,新疆耕地流失速 度持续下降,撂荒一直是耕地流失的主要因素,建设占用在耕地流失中的比例持续下降,生态退耕在耕地流失中的 比例持续上升,人为因素对耕地流失的作用逐渐增大,建设占用和生态退耕的耕地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撂荒耕地 由绿洲地区向沙地、戈壁扩展。  相似文献   
36.
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点及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耕地数量锐减,质量退化,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分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迫切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点并提出具体思路:如何调整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等。  相似文献   
37.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8.
浙江省耕地数量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了近25年浙江省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利用GIS技术、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浙江省近25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力。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耕地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耕地变化空间差异较大;经济增长是形成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40.
逗小牛     
春节后的一天,吃过午饭,我和妹妹、大伯还有爷爷一起去耕地。到了地里,爷爷把两头大牛套上犁就开始耕地了,我和妹妹则在地边逗小牛。小牛长着一身黄白相间的圆点花纹,头顶上的小角才刚刚冒出头,可爱极了。看大牛在耕地,它就在地边趴着晒太阳。我和妹妹看小牛又乖巧又可爱,就拔了一些芜菁喂它。也许是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