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4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南唐书》最早的刻本在南宋,已佚失.后历代都有刻印,大多佚失,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钱谷手抄本,明毛晋汲古阁刻本更为通行.  相似文献   
82.
陆游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创作传统,对欧阳修尤为推崇。他对文章风格自然平易的主张,对文道关系的理解,都表明他在文学思想上认同和接受欧阳修的观点。他的散文学习欧阳修,《入蜀记》《天彭牡丹谱》师法欧阳修,与同时的大家相比,《入蜀记》较之范成大《吴船录》体制更为完善,内容更为丰富。题跋文继承发展了欧跋的学术考辨精神与语短情深的文体特征。较之同样学习欧阳修的周必大,陆游对欧跋的情韵之美有更好的发展,跋文的抒情性、文学性更强。总之,陆游是欧阳修散文的优秀继承者,是南宋散文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83.
毛德昭名文,江山人。苦学,至忘寝食,经史多成诵。喜大骂剧谈,绍兴初,招徕,直谏无所忌讳。德昭对客议时事,率不逊语,人莫敢与酬对,而德昭愈自若。晚  相似文献   
84.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是哈姆莱特的经典思索。突然想到,唐婉带着深爱不得抑郁而死,陆游带着深爱苟活到八十多,究竟谁更爱谁,谁更凄苦?现今的爱恋已经无法直接达到"生存还是死亡"的抉择程度,于是沉醉唐婉和陆游用一生诠释的深爱。生存还是死亡,我没有答案,我只有艳羡和感动,一种爱,到了这样的程度,仙去者该无悔,苟活者也该为自我一生的思念而无悔。  相似文献   
85.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以冲天的爱国激情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不仅有着铁骨铮铮的干云豪气,还有着微波叠涌的一腔柔情。他与前妻唐婉愈老愈烈,愈纯愈痴的生死恋情,完美回答了人世间情为何物,让后代读者为之深深感动。  相似文献   
86.
题跋文的文体特征在北宋定型并趋于成熟,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都是北宋的题跋大家,题跋文的体式风貌在他们的创作中获得了长足发展,并且逐渐从书画的附庸发展成为独立于散文门类的特殊文体。宋室南渡后,题跋文更加稳定地发展,出现了大量创作题跋文的大家,如周必大、陆游、楼钥、朱熹、刘克庄等,他们为南宋散文创作增添了亮丽的色彩。题跋在宋代的勃兴,不仅折射了当时学术文化的全面昌盛,而且展示了士人丰富的精神世界,饱含学术价值。作为新兴的文体,题材包容之广泛、体式变化之灵活,是其它传统文体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87.
陆游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诗人 ,也是创作量最高的诗人。在文学史上对他评价各有侧重 ,甚至观点对立。钱钟书先生对陆游给予了全面、公正的评价 ,既高度赞扬了陆游的文学成绩 ,也指出了他创作中的不足 ,有拨乱反正之功  相似文献   
88.
本文就毛泽东和陆游军旅、爱情、梅花等相同题材的词作进行比较分析 ,从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时代不同 ,气度有别 ,词的境界迥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89.
寓德育于诗歌教学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安 《湖南教育》2001,(14):27-27
诗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在教学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时,教师可介绍背景: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收复中原,渴望效命疆场,但这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屡遭投降派的忌妒,这年他68岁,正遭谗罢官退居山阴。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议论:诗人年近古稀,在遭受重大挫折时仍然热情爱国,我们新时代的热血青年,有什么理由不矢志报国呢?  相似文献   
90.
陆游的纪梦诗抒发了深厚的爱国情感,形象而集中地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深刻矛盾;其创作既源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基础,又有其内在的个人主观原因,而总的趋向在于诗人借梦抒怀,以虚幻的时空引渡人生的理想之境,从而寻找生命的终极归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