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隋朝的统一为南北诗风的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隋朝的两代帝王在如何融合南北诗风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文帝提出斫雕为朴,实行以北方诗风为主的政策。炀帝在继承文帝禁止浮华的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轻侧之论”,即实行以南方为主,融合北方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2.
骁果兵是由隋炀帝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的勇武侠之士组成的一支精锐部队。其归初的目的是为了征辽战争的需要,“雁门之围”之后发展成为一支完全由隋炀帝控制的亲军部队。从骁果兵的待遇、管理及使用等方面来看,它是与原有府宾完全不同的募兵。“江都之变”之时,江都的主要军事力量是骁果兵。骁果的发展是隋炀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隋朝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为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科举制度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解,本文试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对江都之变爆发原因的分析,以为这是由于隋炀帝大量任用出身于山东、江左的非关陇集团人士,并将权力中心迁至江淮地区的江都,打破了宇文泰建立的关中本位政策,特别是宇文述在江都死后,以宇文化及为首的关陇集团成员及其子弟失去了中枢权力,政局完全被非关陇集团所控制,导致了双方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这场政变。  相似文献   
105.
隋炀帝接收南北文化的双重熏陶,北方文化的贞刚和南方文学的清绮共同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其写景抒情诗风格多样,或境界阔大,或诗境蕴藉,或民歌色彩鲜明。艺术上精挑意象,锤炼语言,打造诗歌意境,同时注重借鉴民歌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06.
隋炀帝征伐辽东,导致国内鼎沸。不数年间,社稷丘墟,身死国灭。后人以为炀帝好大喜功,有吞并朝鲜之心,不度德量力,终致失败。本文从人类文明历程、经国战略等角度试图分析征辽的合理性和隋亡的真正原因,以纠正世俗认识云。  相似文献   
107.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暴君。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也做出过重要贡献。他创立科举制,重视学校教育;进一步改革中央与地方官制,重订律令;继续推行均田制,改革赋役;致力于开拓西域,促进民族融合;繁荣文化艺术,为南北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修凿南北大运河,流祚无穷。尤其是在大业六年前,隋炀帝可称为一位有为之君。只是由于其治国失策、繁役暴政而落了个身死国灭的可悲下场。  相似文献   
108.
隋炀帝首征高丽动用的军队有1133800人,现存史籍有两种记载:一说其为隋军总人数,一说其仅为陆军人数。从而引发了学界的两种不同观点,迄今未有定论。经考证,这一数字应为隋军总人数,其中陆军约1046600人,水军约70000人,蕃兵约17200人。  相似文献   
109.
110.
姚顺忠 《寻根》2015,(3):94-98
一淮河在黄河夺淮之前,具有双重的美,它既有大江大河雄性壮阔、摄人心魄的动态美,又有杨柳依依、沁人心脾的静态美,这些美在宋代以前的渡淮诗歌中都有较好的体现。隋炀帝杨广的《早渡淮》,堪称描写早晨淮河静态美的典范之作。平淮既森森,晓雾复霏霏。淮甸未分色,泱漭共晨晖。晴霞转孤屿,锦帜出长圻。潮鱼时耀浪,沙禽鸣欲飞。会待高秋晓,愁因逝水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