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21.
1973年,咸阳渭城区渭阳镇双泉村北的唐契苾(bi)明墓出土了一批十分精美的三彩俑,其中单峰驼、牵驼俑、三彩马等,釉色鲜亮,造型独特、生动,是国内极为罕见的珍品。  相似文献   
22.
李树业 《大理文化》2014,(11):104-112
大波那铜棺是云南青铜文化的奇葩,是云南青铜文化的代表。随葬品注重实用性,具有高原民族的地方色彩,反映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我们研究民族文化特别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参照物和实物史料。  相似文献   
23.
张汉文 《收藏》2008,(11):40-41
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20世纪初期,随着陇海铁路的修建,洛阳周围大量古代墓葬被破坏,墓中的一些随葬品也随之流散于民间,唐三彩始为世人所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所知的烧造窑口是河南巩县(今巩义市)。  相似文献   
24.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是河西走廊上一处遗存丰富的青铜时代遗址,属于四坝文化范畴。本文依据发掘报告中的墓葬埋葬形式登记表及随葬器物登记表,并结合历年来的相关研究,对东灰山遗址单人墓葬的人口自然结构、墓葬结构以及随葬品等作了一定的统计和分析,以期对河西走廊青铜时代四坝文化的人口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5.
在中国古代丧葬史上,汉代的厚葬颇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坟丘高大,配套建筑众多;墓室种类多,葬具豪华,随葬品多;以财物助人办丧事的赙赠盛行。汉代厚葬风尚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传统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因素在内。汉代厚葬的盛行,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厚葬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厚葬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6.
周向永 《博物馆研究》2006,(2):40-47,51
1956年夏,西丰县乐善乡农民在一名西岔沟的地方整地时无意间发现一处古代墓群,几乎每座墓中都有随葬品,金、铜或玉石制饰物诱发滥掘,甚时方圆几十里乡民也闻风而至,携家带小,挖墓寻宝成潮,夜以继日,一时西丰城内竟蜡烛脱销。待省博物馆闻讯后前往处理时,墓地已是狼藉一片①。制  相似文献   
27.
肖华 《收藏》2007,(3):106-107
西汉南越王墓是中国华南地区已知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代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有1000多件文物,有陶、铜、铁、玉、石、金、银、玻璃、玛瑙、水晶、漆木、丝织以及象牙和药物等,  相似文献   
28.
明器是专门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又称冥器或盟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用金属、纸等其它质地制作的。除日用器物的仿制品外,还有人物、畜禽的偶像及车船、建筑物、工具、兵器、家具的模型等。  相似文献   
29.
在黄帝陵前     
辛苦了一辈子,累死了,病死了,老死了,往黄土里一埋,简约到《史记》中仅六个字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中华民族这么大,黄帝陵却那么小,小到我会惊讶。因为想象中,它应该是很大,很气派,很巍峨的那种,或状圆丘,或状覆斗,占地多少多少亩,方圆多少多少里,用了多少多少年,耗费多少多少人财物力,拉动多少多少GDP,还应该有许许多多大  相似文献   
30.
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而变化,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