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汶川地震已过去了两周年,为了解震区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文章采用随机抽样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四川文理学院323名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震区籍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制.  相似文献   
12.
4月14日7时49分,无情的地震将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一个个灿烂的生命瞬间消失,成千上万名群众倒在废墟和血泊之中。几分钟后。记者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12个小时后,记者站在了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从14日13时30分接到命令.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飞赴玉树灾区,到17日中午,记者已在灾区穿行72小时。  相似文献   
13.
4月14日中午,中国日报社派遣我和摄影部前辈杨世忠老师前往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采访。当天早上7点49分,7.1级的地震让那个美丽的高原小镇不再宁静。 震后灾区的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浅议震区灾后旅游市场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地震给震区旅游业带来重大损失,特别是旅游产品设施破坏严重。珍贵的羌族文化遭受严重破坏,致使旅游服务质量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影响游客决策,创伤了未来旅游市场。为了弥补震区旅游业损失。重建灾后旅游市场,震区旅游部门必须做好四项工作:加强安全建设和管理,抢救和保护羌族文化遗产,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做好长远旅游准备。  相似文献   
15.
不让你孤单     
5月12日,四川在动摇,汶川在坍塌,我们焦虑的目光都对准了西南方向。这不仅是震区人们的受难日,也是我们同悲苦的一天,我们把祝愿、祈祷奉上,我们把温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强震区跨断层隧道的抗震性能,依托达州―万州高速公路天坪寨隧道F1断层段,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对强震区跨断层隧道刚柔并济抗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刚柔并济抗震技术后,隧道的横向位移减小9.11%,竖向位移减小8.54%;最大主应力减小51.14%,最小主应力减小3.33%;最大剪应力减小14.59%;最小安全系数提高21.14%~48.25%;抗震效果有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强震区跨断层隧道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又一次在北川县城进行洗消。与以往不同的是,官兵穿着的防护服由原来的浅绿色变成了白色。  相似文献   
18.
胡琦东 《科教文汇》2008,(27):51-51
“5.12”特大地震,学校受灾惨重:北川中学教学楼倒塌,1000多名师生全部被埋;都江堰聚源中学240余名师生不幸遇难;青川县木鱼中学宿舍倒塌,201名学生离世;汶川县映秀小学,400多名师生,活着走出来的只有100多个……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孩子们恐惧茫然的眼神,家长们撕心裂肺的哭喊,教师舍身护生的壮举,令人扼腕,潸然泪下,这些遭遇不幸的孩子们,他们的未来让人揪心。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毁了,可以重修,而人的心理如果出现了危机,就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地震对人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还处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就可能在将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灾后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医治心灵创伤,实现心理的重建,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4,(9):20-21
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一套名为“ICL”的地震预警系统为昭通市区和昆明分别提供了10秒、57秒预警,触发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昆明、昭通、丽江,四川省境内宜宾、凉山、乐山等地26所学校的警报.消息一出争议四起.许多民众认为仅仅26所学校收到警报范围有限;有专家称类似预警意义不大,最需要逃生的极震区内居民,从理论与技术上几乎都不可能在地震波到来之前收到预警;还有学者从法律层面提出如何界定地震预警的合法性问题,毕竟如果预警错误,可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传递震区灾情的惨绝人寰,追踪军队救援的金戈铁马,讴歌民众赈灾的义无返顾……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拉开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展示,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基于这样的观感,笔者认为其中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许多镜头和篇幅留给了少年儿童,把关注点投向了大量个性鲜明的少年儿童:稚嫩而坚强、无助而无畏、孤独而友爱、恐惧而率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