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经了从依附道家之说到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相互影响、相互吸收、不断融合的发展过程。佛教思想的渗入和佛教的中国化———禅宗的发展使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的空灵意境虽然可以在儒道中寻到其根,但佛教思想对中国士大夫的创作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思想对诗词中的空灵意境也起了助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
唐君毅认为,把握心灵活动是认知心灵本身及其性质的重要途径,因而如何通达心灵活动就关系到对人类心灵的认知。唐氏认为心灵活动都具有理性的特点,即自觉性和理想性;同时,存在两种方式确证和通达心灵活动,即感通的方式和静观的方式,然而这两种方式对于通达心灵活动可能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23.
黄桂芬 《中学理科》2007,(12):40-41
二次函数作为一种简单而基本的函数类型,是初高中数学中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初中学习的二次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是整体的,一般不含参数,是静态的;而高中二次函数的研究,具有动态特征:“轴变区间定”或是“轴定区间变”.若学生仍以老眼光审视问题,必将难以人手,而二次函数与初等函数的复合函数贯穿整个高中阶段,所以我们务必及时给学生补上一课,让学生“以静观动”切实掌握好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则能对后续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陶渊明和泰戈尔的美丽诗篇,渗透了颇有代表性的文化观念,具有深藏的艺术内蕴。本文意在摸索两种文化的质因并作出比较。  相似文献   
25.
静观是苏轼自身坎坷的经历与佛禅道玄思想相互激发而孕育出来的。空静观使苏轼高远脱俗,使其文艺创作灵活多变,打破固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文有诗性,以文入诗,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和境界,确立豪放词风的地位,使苏轼成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26.
朱纯朴 《化学教学》2007,(11):21-22
从教态、教法、教学环节处理三方面介绍如何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养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习惯.  相似文献   
27.
审美静观是一个颇具中国古典美学特色的、内蕴丰厚的经典范畴,体现出了“象”与“意”的融合、“静”与“观”的统一、“主”与“客”的互动。宗炳的“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理论,凝练而形象地概括出审美静观的上述特征,与审美静现在内在美学精神上息息相通。  相似文献   
28.
姚丹 《科教文汇》2008,(13):169-170
“虚静”说作为先秦道家认识论的观点之一,有其自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当它被引用到中国古典美学后,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十分显要的地位,并且贯穿于中国艺术创作、艺术审美鉴赏领域。本文从虚静与审美静观、审美的非功利性、以及“物我两忘”的最高审美体验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虚静”说的审美心理意义  相似文献   
29.
叶静 《新闻世界》2013,(4):53-54
电视系列报道是我国独特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消息类新闻的深化、补充、拓展和延伸。如今这种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传播信息的新闻体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笔者通过《看见·静观英伦》,具体分析了电视新闻系列报道所必备的因素。  相似文献   
30.
朱光潜正是努力通过自身对中国古典诗论的理解,不仅将克罗齐的“直觉”从一种思辨式的哲学思考引申成为心理学上的关感体验,更是同时化用布洛的“距离说”和立普斯等人的“内模仿论”“移情说”,从美的凝神静观与自由“出入”出发,建构了“中国化”的现代美学。克罗齐的“直觉”被朱光潜改造成为凝神静观的艺术审美经验,布洛的“距离说”又构成了理论弥补的关键因子。从审美直觉到审美距离,构成了朱光潜审美经验论的逻辑框架与核心特质,其对中国古典文论的化用也给当代的异质性比较诗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