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庄之蝶作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其颓废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边缘化所导致的自我价值的迷失和官能欲 望的沉迷.然而,庄之蝶的颓废中却又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隐含了希望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新的生命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32.
让精神立着     
假如我出生在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也许我就是凡夫俗子中的一份子,感受着长安都城的繁华,领略着锦绣江南的恬静,享受着—个普通百姓的安宁和快乐。有—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安宁,走上了一条卓然众生的路,他,就是李白。  相似文献   
33.
"80后"是以悲观、叛逆、颓废的形象,在这个纷乱的世界里站稳脚跟的,比如韩寒的叛逆、七堇年的消沉。当"80后"狂潮涌起的时候,我都还不知道自己在哪个角落干着什么幼稚的事。韩寒用一本类似自传的青春小说《三重门》,撞开了一道封闭的大门,然后以独特的个性攀岩直上,目视四方。从此,把对"80后"的特殊感情,置入"90后"的梦里,就成了许  相似文献   
34.
永远的女性的爱的幻想与悲情故事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小说中阴暗幽明的气氛、醉生梦死的十里洋场继承了海派小说的传统,小说中苍凉的世纪末美感与海派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张爱玲为上海写了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35.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的小说创作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一股"郁达夫热"。本文试图返回历史语境,以"郁达夫现象"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为支点,来审视五四退潮期在青年一代身上所出现的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欲望与道德的矛盾以及他们颓废的反抗方式等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36.
杨金海 《青年记者》2010,(16):46-47
尽管中国依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但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已烙下了消费主义的印记。在消费社会里,“消费不是指个人的随意消费行为,是与社会价值体系及社会的控制功能相联系的一整套制度和道德”。全民的参与,使得消费在全社会蔓延。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一种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37.
从郁达夫审美主体接受心理及其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出发,探讨郁达夫对唯美主义的选择及变异.认为郁达夫在个性气质、人生经历及传统文化心理方面与唯美主义有着精神上的联系,但对它的吸收有选择性和差异性,特别是赋予颓废以新的内涵,将它转化为对现世反抗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38.
前期创造社同人以《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为文艺阵地,凭借“挑战”这一行动策略,在文坛“异军苍头突起”。此后,他们因生活困苦、思想颓废陷入了生存和精神上的双重困境。这种困境是促成创造社后来“转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9.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文化也随之崛起,以城市人的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建立城市美学,是美学研究的新任务与新方向.中国现代美学的建构,应当由对乡村的审美经验把握转向对城市的审美经验的总结,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美学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40.
鲁迅的《野草》与波特莱尔的《巴黎的忧郁》在情绪上都表现出相近的孤独与绝望的人生体验,但在这绝望的背后,却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态度,《野草》表现了一种“绝望的抗争”。而《巴黎的忧郁》则反映出一种绝望的颓废与沉沦,并由此导致了两种对于现世及其民众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