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7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宝泉 《成才之路》2009,(31):I0003-I0003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在这一周公布。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有上海出生、香港长大、现居美国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教授。学界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2.
香港中文大学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调查发现,小学生升读中文中学后,其入读大学的机会明显低于升读英文中学的小学生。 负责调查的学者建议香港改变目前的母语教学政策,容许各校自行决定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93.
一、什么是困境2007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刊登了西北师范大学王文岚和香港中文大学尹弘飚的文章《课改中教师困境的形成与缓解》。文章中有许多观点对帮助我们突破职业困境是具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94.
刘毅菲 《新闻知识》2007,(10):81-82
一、来自新闻教育的传播学教学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潘忠党副教授前不久发表了题为《解读凯利·新闻教育·新闻与传播之别》的论文,[1]其中谈到了关于传播学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颇受教育界的注意。传播学引入中国是从教育界开始的,其时间无论  相似文献   
95.
经查实,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梁亦华在我刊2015年第3期发表的?互补还是挑战:从教师角度看课外补习之成效及影响?一文,与同一作者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年第4期发表的?从教师角度看影子教育对师生之影响?内容高度重合,属于一稿两投。编辑部决定撤销该文及其在相关数据库的发表,并向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96.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该计划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创立。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2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97.
《比较教育研究》2014,(2):111-112
"联校教育、社会科学、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简称为"联校教社医研究论文奖计划"),原名为"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计划",该计划于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和内地十几所院校共同合作创立。其宗旨为:提倡对西方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积极发展教育及社会科学理论的本土化学术方向;倡导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这项计划由两岸三地一些大学的知名学者共同倡议发起,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杜祖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瞿葆奎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黄启昌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刘述先教授等。他们发起这项计划,是针对目前在教育及社会科学研究中机械套用西方理论和脱离教育实践的现状,谋求学术研究的改革。目前,已有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12所院校参与了该项计划。本刊开辟专栏对论文奖计划的相关活动及研究成果作连续介绍。有关该论文奖计划的详细资讯,请查阅http://www.compe.cn的相应专栏。  相似文献   
98.
童县城 《教育文汇》2014,(18):20-20
今年暑期,笔者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华传统文化研修班”。在港短短一周,聆听了几位教授的讲演,并与两岸44名中学教师及校长进行了交流。 赴港之前,以为那里只有熙熙攘攘的游人、拥拥挤挤的高楼、霓虹闪烁的店铺。可到了新亚书院,方知香港也是个有着浓郁文化味的地方。这里有一大批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河的巨擘鸿儒于灯红酒绿背景下潜心做学问,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中国历史和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9.
《云南教育》2014,(15):43-44
多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准会想起,校长沈祖尧在毕业典礼上念诵毕业致辞的那个遥远的上午:“今天,你们毕业了。我祈求你们离校后,都能过着不负此生的生活……我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而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  相似文献   
100.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享负盛名的传播教育及研究中心,尤精于国际传播、新媒体、流行文化和大中华传播研究,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广泛聚集海内外学者,极大地促进了港、澳、台与祖国大陆乃至国际华人华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合作,为国际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在文化研究领域,他深入亚洲流行文化研究和理论建设,成绩斐然;在媒体全球化研究方面,他注重研究文化产业和在中国与亚洲的跨国媒介企业,建树颇高;在香港本土文化研究方面,他潜心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在面对好莱坞和其他国家强大竞争下的生存途径,观点独特;在新闻传播教育领域,他致力于培养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传播人才,理论创新……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冯应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