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3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53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国姓氏研究中的误区与盲点曹涛姓氏之研究,古已有之。建国之始,意识形态领域以阶级斗争为纲,姓氏归属于封建宗法思想范畴、研究者寥寥。三中全会以后,万象更新,百业复兴。自拙作《中国姓氏之演变》一文于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一期刊出后,研究者日渐众多,...  相似文献   
152.
传说炎帝和黄帝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关于他们的传说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同为中华民族的开创者,被中华儿女视为共同的祖先。炎帝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黄帝轩辕氏"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我独先"。炎黄二帝的传说故事不仅使我们看到初民们艰辛而又奋发有为的生活状况、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思想风貌,而且通过对他们传说故事相同之处的总结使我们更清楚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3.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54.
黄帝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本通过黄旁统一华夏族和众多发明创造的历史功绩概括出黄帝精神的实质-围绕统一,科学创新,并论述了黄帝精神的历史作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5.
一年前,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抵达大陆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用他的话说,那是“慎终追远,不忘根本”。而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对于这个中国人的“根本”,是否在隔开了历史的久远之后,渐渐地对这个原本厚重的词语变得有些淡漠?也许。让我们回溯到四千年前,在神话传说中体味一下史诗般不可言喻的恢宏与沉重,回过头来再看“炎黄子孙”四个字,感觉就全然不同了。  相似文献   
156.
五行说原本是一种朴素的物质观,在春秋后期,逐渐走向抽象并在数术占卜中扩大了范围。战国前期田氏代齐政治背景下的"百家言黄帝"的社会思潮促成了土为中位的五行结构说的形成。邹衍将五行说引入历史用以解释朝代更替,在齐倡导五行相生,在燕倡导五行相胜,后来《吕氏春秋》采撷五行思想,展示了战国末年的五行大体系。  相似文献   
157.
徐文武 《红领巾》2005,(4):59-61
<黄帝帛书>中,刑德思想是核心内容之一.<黄帝帛书>从辨证思维的高度阐述了刑与德的关系,提出了“刑德相养“的命题.在德与刑孰主孰客这一问题上,<黄帝帛书>明确提出先德后刑.<黄帝帛书>将刑德与天道、阴阳结合起来,从而将刑德学说提高到了自然哲学的高度,形成了“阴阳刑德“观.<黄帝帛书>提出刑德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方式或方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因“、“时“和“度“.  相似文献   
158.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群经之首,不论是从哲学方面还是从史学方面看,都可说它是一部伟大的著述。但是,我认为《易经》还是有缺点的,单就《易经》八卦和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就不是科学、简单明了的。那么,按照《易经》的哲学思想:“易有太极,是(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分析,于是得出坤0、复1…震9…坎18…兑27…艮36…离45…巽54…乾63。这和三百多年前法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ainiz)所标出的卦序:0、1、2、3……63相一致。这一卦序不是别的,正是被埋没两千多年不为人知的黄帝《归藏》卦序。何以见得?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六十四卦》为证。最后,揭示出黄帝卦序推导公式:n=∑6m=1am.2m-1并写出黄帝六十四卦卦序新歌为本文作结。  相似文献   
159.
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 ,对中国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它直接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品格 ,形成了我们民族复古怀旧的文化心理。但是 ,黄帝的人文始祖并不是从黄帝原生态神中生成 ,而是从神话的历史化中神化出来的。神话历史化所依据的道德理性思维根本上就不是神话的思维。神话所反映的是人类在童年时期力与智的角逐 ,沿着这一思维我们便会发现 ,黄帝神话的精神内核是变 ,是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0.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文献著录了《黄帝铭》6篇,但是没有注明细目,后世学者将"周庙《金人铭》"视为"黄帝《金人铭》",作为《黄帝铭》的遗篇之一,没有可靠的证据。而传世文献中经常提及的"金人铭",至少存在周庙《金人铭》、秦《金人铭》和《黄帝金人器铭》等三种,秦《金人铭》与《黄帝铭》无关,周庙《金人铭》见载于《说苑》《孔子家语》,《黄帝金人器铭》首次见载于《太平御览》所引《皇览》,主要内容为"五帝之戒",应当与周庙《金人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献。南宋以来所谓"黄帝《金人铭》"乃是将《黄帝金人器铭》中黄帝相关的部分与周庙《金人铭》连缀起来,将周庙《金人铭》转化成黄帝《金人铭》,或者径直视周庙《金人铭》为黄帝《金人铭》,进而归入《黄帝铭》,而这一转换、归类都缺乏可靠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