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2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每每想到齐良迟先生,就不能不想到我的父亲、老舍茶馆的创始人尹盛喜。父亲自幼喜爱琴棋书画,但我想,他当年大概也不曾料到能与白石老人的后代——齐良迟先生结下一段不解之缘。齐良迟先生和我父亲年纪相差近二十岁,冥冥中或许是对传统文化的共同追求,让两位老人相遇相知并成为忘年交。1988年父亲创办老舍茶馆。开茶馆当然想赚钱,不过他更大的心愿是为了扶持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72.
星塘老屋跳珠急,杏坞花开老眼明。白屋有知应闷杀,公卿不出出穷人。这是中国跨世纪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为《星塘老屋图》题的诗句。星塘老屋是齐白石出生并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房子,是他终身不忘的地方,他心中永远的热土。  相似文献   
73.
朱琍琍 《中国德育》2013,(14):65-67
2012年的夏天,我又一次与一群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总是充满好奇心的新生相遇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时常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但这与我精心为之准备的课堂产生冲突,我努力和这群天真的孩童们沟通着,下面就是我与他们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4.
一个画家绘画风格的形成,除了与其绘画技巧的锤炼与认知的提高有关外,画家的生活经历或经验也会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张大壮的写意风格介于大写意与小写意之间,并以色彩表现为特色,水色交融,酣畅淋漓,突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齐白石的画风直接、外向,具有质朴的农民气质。拓宽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领域。黄宾虹的画风倾向于含蓄内省.曲径通幽,有着中国哲学的深邃智慧的关学境界。张大壮、齐白石、黄宾虹3位画家鲜明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审美取向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研究3位艺术家完全不同的画风及形成原因,非常有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5.
启功 《中学教育》2006,(9):14-16
大约从15岁到25岁,我有幸结识了一些当时知名的艺术家、诗人、学,如贾羲民、吴镜汀、戴姜福、溥雪斋、溥心畲、齐白石等先生。我并向其中的一些人正式拜过师。在他们的教诲下,我日后比较见长的那些知识、技艺才打下根基,得到培养。在我回忆成长过程时,不能不提及他们。  相似文献   
76.
王依虹 《文化交流》2016,(11):74-77
正青藤道士徐渭生前寂寞,而在其逝后二十年间,文士袁宏道偶然翻到其诗文,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后为之做传。戏剧大家汤显祖见到其剧本《四声猿》赞叹实在太精彩。一代怪才郑板桥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枚著名的"青藤门下走狗"印章,常常钤于得意之画上。国画大师齐白石对他亦推崇备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相似文献   
77.
吴国华 《收藏》2010,(5):162-162
1997年5月19日,我在芜湖市邮局书报大厅购得《收藏》杂志,当场翻阅,见扉页题诗之篆书神采飞扬,内钤“金石书画之缘”等篆刻数方,苍古雅致。细看介绍,作者孙竹先生系北京文史馆馆员、齐白石函授学院篆刻系主任,出版有《印魔集》《篆刻百咏》《篆刻讲义》等。  相似文献   
78.
《收藏》2007,(7):102-102
北京朵云轩拍卖公司为准备7月拍卖活动征集到了溥儒、吴昌硕、潘天寿、林风眠、刘海粟、黄宾虹等数十位大书画家的数百件作品。其中齐白石、张大千的两幅作品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79.
张此吾 《收藏》2013,(2):174-175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原名纯芝,字滑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又因家临白石山,故自号白石。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坞星头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8岁时在附近一所私塾村学堂读了半年书,因母亲突患大病花了不少钱,只好结束他的学生生活,与父亲一道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